站內檢索
提醒自我(上)
提醒自我(上) Self-Reminder (1)
佛光山英文線上共修直播論壇 危機就是轉機
拾信心,找到希望,回復正常生活;同時提供4個方法,用正見與正思惟的「智慧思考」(Thinking Wisely)、以正語、正業、正命保有「紀律行動」(Acting with Discipline)、以正念及正定「專注於當下」(Staying Focused)以及正精進提高危機意識(Staying Alert)。妙光法師強調,目前全球疫情是一項危機,大家同體共生,需要用智慧與慈悲面臨疫情,共度難關。 覺凡法師表示,危機是考驗大家的修行,正見是很重要的修行方向,不抱怨,用面對、接受、配合的態度,以慈悲及智慧來解決問題。覺凡法師分享,修行目的是幫助他人,因此,每當有信徒或遊客踏進寺院,總是提醒自己,.....
茶禪活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之研究
本文旨在從實證的進路研究茶禪活動對學員心理健康的影響,並採用了混合設計的方式來嘗試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訪談和文件分析法。從問卷調查結果可知,學員們在心理功能、正向人際關係及正向情緒三大範疇均有提升。
珍惜緣,持正念,追憶星雲大師的人生啟示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獲得同學的接納與尊重。妙光法師表示,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或態度,更是個人主動選擇的行為。她很感念自己忠於自己回應困難方式的選擇,另也引喻《法華經》的「火焰化紅蓮」,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培養慈悲與智慧,時時以正念轉化瞋怒與惡念。 即時行動是關鍵 自他同體 妙光法師進一步分享,近期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的教導中學習到慈悲的內在意涵:唯有真正體認老病死等痛苦是人類的共同處境,才能生起深刻的同理心。慈悲正源於這種「自他同體」的平等觀念,而在同理他人的痛苦後,應即時付諸行動。妙光法師分享當年高齡89歲且行動不便的星雲大師,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無障礙空間建設理念和設施服務中,展現體恤他人的.....
「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
牧收成,或是經商貿易、企業經營、投資生息所得等等,都是佛教所認可的經濟營生。 佛教徒從事商業行為,須講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理,依佛教的教導,此「道」如符合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之「八正道」,則能使佛道成為商道,讓佛商在從事經營買賣時,俾所遵循。任何企業皆須講求利潤,講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佛商在追求利潤的情況之中,必然有超越功利的佛道作為遵循依據,將所獲取的利潤轉化為社會福利,成就企業的最大價值。 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恰為企業界提供豐富的資源;而且,佛教有組織、有制度、有規畫的教育、文化、慈善、修行事業,不僅續佛慧命,更促進社會的祥和進步。所以佛教的企業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