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三、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
佛陀說法,都是隨弟子的根機利鈍,而有不同的教化,但是佛陀也有許多基本的思想、教義。例如,全世界公認的原始佛教時代,佛陀經常講苦、空、無常、無我;到了後期,才鼓勵信徒要行六度萬行,要發四無量心,要學四弘誓願等。
第五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以內涵於菩提心,二是佛教如何和理性化、知識化的架構脈絡相融,三是佛教該如何更好地處理情欲的問題。 浙江工商大學丁建華老師發表《基於空有之爭維度的人間佛教研究》,詳細梳理了佛教史上的空有之爭,提出在佛教根本教義的探究中,空有之爭呈現出人間與佛教的張力,並指出人間佛教可以視為「空有之爭」在近代的一種呈現方式。 揚州大學樊沁永老師發表《權變與善巧方便——佛教漢譯的文化攝受與抉擇》,從文字源流角度梳理了「權變」和「善巧方便」兩個概念的漢語基本意涵,然後從儒家內部梳理了權變概念的主要思想,並通過佛教翻譯過程中「權巧方便」與「善巧方便」的抉擇,考察中華文化攝受印度佛教問題,進而探究權變與善巧方便概念的儒佛.....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及其特徵:以《人間佛教的戒定慧》為中心的考察
戒定慧三學是佛教的根本教義,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一書通過重釋三學的核心,糾正了人們對傳統佛教所闡釋之三學的誤解,並對佛教的人間性作出本義和效用上的解釋。本文通過人間佛教歷史源流的梳理,展現星雲大師此書的背景和意義,分論傳統佛教和人間佛教三學的特點並進行對比,得出根據三學進行的人間佛教變革的價值。最後通過宗教社會學的角度,對超越佛教本來的(哲學)人間意義之外的佛教人間性(社會學)進行討論,以體現人間佛教的完整性。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學術研討會暢談理論實踐
曾說過「佛教要團結才會有力量」,祝願大陸佛教界與佛光山及兩岸佛教界法依長存。 妙凡法師表示,星雲大師談到中國佛教的貢獻是「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以及因緣果報思想的建立,但是中國佛教只有一半的佛教,在根本教義上只有消極的解釋,缺乏積極的作為,重視出家,不重視在家;重視出世,不重視入世;重視寺院,不重視家庭;重視山林,不重視都市;重視男眾,不重視女眾。因此佛法的弘傳,不能全面性、普遍性的展開。而人間佛教把這一切融合、完整、圓滿了。本次大會主題是「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希望透過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讓人間佛教不只影響知識份子,也能影響普羅大眾。 程恭讓教授說,佛陀本懷不離人生,佛教不離社會;現代人間.....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有菩薩行要有教理支撐,這都是當今中國佛教要思考的問題。 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王雪梅教授以4點表示,一、「感動」大師90高齡,卻如此勤於著述,當眾人還在爭論之時,他卻早已清晰地勾勒出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與流變軌跡,對人間佛教不論是踐行還是理念的推動,真可謂不遺餘力!讓人不得不為之感動與敬仰。二、「正名」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懷》就是在為佛教「正名」。佛教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是佛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再三闡明「佛教」就是「人間佛教」,在書本的第二章和第三章都有明白的闡釋。三、「整合」。與一般論述佛教東傳中國的敘述不同的是,作者特別揀選出中國佛教歷史上佛教在生活行儀、社會慈善、藝術成就、文人.....
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有感
星雲大師所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其書名已經很明確地說明了大師的用意了:人間佛教本來就是佛陀在人間說法的本懷。也就是大師常常說的,人間佛教就是佛教。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佛陀的本懷。我個人認為,佛陀的本懷就是為了解脫人生的痛苦,也就是讓眾生離苦得樂。
人間佛教何以可能?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以通俗的言語,頗具智慧地回應了「人間佛教何以可能」這一重大的歷史課題和現實課題。佛教擁有「人間化」的強大基因,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都是為了增進人間的幸福與安樂,所以,「佛教」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人間佛教」。對於佛教根本教義過於「消極的」詮釋,不利於佛教的人間化,於是,對之進行「積極的」詮釋,顯得尤為必要。佛教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經驗告誡人們,只有秉承人間化這一佛陀本懷,沿著本土化的路徑,佛法真義才能發揚光大,佛教也才能傳揚開來並發揮積極的影響。當代人間佛教呈現出多維推動的態勢,可視為向佛陀本懷回歸的成功嘗試,於此也初步顯示出了人間佛教的時代價值。
《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解讀
星雲大師所著《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一書,於2016 年8 月由人民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這本二十五萬字的著作共分六章:第一章「總說」,敍述佛教兩千多年來其思想、精神、教義、修行方法在世界各地流傳以及對各國社會和人民產生深刻影響;第二章「佛陀的人間生活」,講述佛陀一生的行誼,從一日生活,到對弟子、信眾、社會的教化等;第三章「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從人間生活的思惟角度,闡述佛教所信奉的義理,並給予正解;第四章「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從衣食住行、社會慈善公益,以及書法、繪畫、戲劇、舞蹈、音樂、建築、文學作品、語言文字等方面,都可看到佛教發揮的作用及影響;第五章「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論述佛光山繼承人間佛教宗旨,從文化出版、教育辦學、弘法活動、慈善事業,和國家弘法等五方面努力踐行人間佛教以及取得的輝煌成果;第六章「總結」,星雲大師自述佛光山創建之種種因緣及其個人在其中所遭境遇,表達了革新佛教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