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忉利天,共4筆結果:
布施教法。每一種布施都會得到一定相應的果報,其中燈具的布 施,會得到「明目」的果報。經中此說,應當也是後世佛教供養燈 明求明目,乃至佛像前點長明燈這種信仰的起源。 如《雜阿含經》卷四十,記載忉利天天主釋提桓因在宿世為人 的過去生中,樂善好施,諸凡「沙門、婆羅門、貧窮、困苦、求生 行路乞」,他都能夠「施以飲食、錢財、穀、帛、華香、嚴具、床 臥、燈明」,因其「堪能」行施,絕不吝嗇,所以被稱為「釋提桓 因」——梵字「釋提桓因」,正是「堪能」之義——,成為三十三 天的主宰者。這段經文提出十種布施物的說法,而燈明的布施,也 列在其中,這再次證明燈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後,再舉.....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45-93.pdf
《華嚴經入門》第七講:發心功德
《華嚴經》這部大型宗教歌劇,至第九品又換到另外一個舞台。佛陀在賢首菩薩說法後,沒有從正覺之座上起身(亦即不離正覺之意),而是直升須彌山頂的忉利天,在帝釋天的迎接下進入妙勝殿。這個時候,帝釋天回憶自己過去在十位佛的座下修行,從迦葉如來到錠光如來,個個都是無上的佛,這些佛的聚會在當下與此地化為一體,帝釋天讚歎此地是最吉祥之處,因為妙勝殿此刻剛開始的聚會,已超越時間,與過去諸佛的聚會連結為一。就這樣,第三幕〈佛升須彌頂品〉拉開了舞台的帷幕。
/periodicals/1a8b6941-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華嚴經入門》第八講:逐漸深邃的境界
舞台進一步深入展開,佛「不離道樹及帝釋宮」,升到夜摩天,在夜摩天王的迎接下,落座寶莊嚴殿。這是第四幕「夜摩天宮會」第一場〈佛升夜摩天宮自在品〉。此場面和先前的「忉利天宮會」開篇方式一樣,由天王出面說明此處為過去諸佛聚眾之地,讚歎此地最為吉祥。
/periodicals/86a2c48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