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人間佛教及傳統佛學研究論文。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專題講座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主講「從當代社會的困境談人間佛教的實踐」。他從5個面相來探討:1、當代社會的困境。2、宗教在當代的適應性。3、宗教現代化所面臨的挑戰歷程。4、佛教對當代社會問題的因應。5、人間佛教的實踐對社會的影響。 「人間佛教座談會」邀請畢生提倡與實踐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闡述看法,大師提及,佛教是要帶給人幸福、安樂、自在、解脫和安身立命,奉行佛法才能獲得人生的圓滿,放下才沒有負擔、才能輕鬆自在,猶如皮箱,出門要提起,回家後要放下。 活動期間,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學員體驗佛門「五堂功課」中的早課與午齋過堂。北京大學博士生米媛分.....
六十年僧教宏圖― 星雲大師在台灣推動僧伽教育的理念、 挑戰與影響(之一)
星雲大師自1965 年於台灣高雄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開始推動僧伽教育,以建構現代化、制度化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僧團為目標,開創了嶄新的佛教教育模式。其理念以人間佛教為核心,強調佛法生活化、制度現代化與教育全球化,並透過設立佛學院、叢林學院與大學體系,培育兼具德學與實踐能力的僧才。儘管過程中面臨資源短缺、社會誤解與制度阻力等諸多挑戰,星雲大師仍以其堅定信念與開放行動,逐步推動佛教教育與社會接軌,實現以教育弘法,以制度興教的願景,對台灣乃至全球佛教界產生深遠影響。本文將從理念根源、教育實踐、挑戰因應與歷史貢獻四方面,系統梳理星雲大師在台灣推動僧伽教育的整體過程,並評估其宗教與文化意義。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之學術詮釋與省思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是一部結合理論建構與實踐歷程的宗教思想巨作,全面記錄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理念、組織建設與全球拓展的歷程。本文從學術研究角度出發,透過宗教思想史、社會學與跨文化交流等觀點,系統梳理本書所呈現的人間佛教理論體系、文化教育慈善實踐、僧信制度建設、現代化與國際化發展策 略,以及對台灣佛教轉型的深遠影響。進而指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不僅是星雲大師個人修行與弘法的總結,也是人間佛教作為當代宗教現代化、全球化範式的重要文本,展現了宗教回應現代社會與未來挑戰的積極可能性。
重建贊同人間佛教理念的教團與寺院間的聯絡機制
日本佛教的宗派性很強,但他們之間也早就建立了各種溝通管道,在需要的時候合作共事。基督新教各教會、派會間的衝突也曾經很激烈,甚至互指對方為異端,釀成血腥事件。 但十九世紀以來,他們撇開分歧,轉向合作協進成為宗教現代化的又一趨勢,並創造了多種協進形式:如在傳教活動中合作,在開展青年工作和基督教教育中的合作。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暨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何建明線上發表。 首先由呂凱文教授發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之學術詮釋與省思〉,強調此作品不但可作為宗教現代化、全球化、社會化及跨文化文明互鑒等相關議題的核心文獻,更為上述這些領域的實際落實提供文獻上的印證。在現代社會逐漸面臨宗教邊緣化與碎片化的趨勢,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正開闢出一種能夠「以宗教倫理引導現代生活」的力量,不但展現人間佛教對現代文明的積極回應,也對未來宗教發展走向提供深遠的啟示。 李玉珍教授發表〈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與僧團管理智慧〉,分析大師興辦教育的動機與方式、建設完整教育體制與相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