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懷念星雲大師—2023人間佛教學十堂課】 第九堂課 紅塵中建立佛陀志業——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
放眼世界諸宗教,佛教以其看似柔弱的價值哲學,正能在當前處處存在各種不同問題的情況中,發揮其整合不同力量的最好基礎。 翟教授認為世界佛光會責任重大。佛光會會員發心當義工,為人服務,以此當成是自課修行,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以入世手段,實踐出世價值。會員的任務:鼓勵研究佛學、護持文教事業、舉辦社會服務、發展佛教教育、推動國際弘法、建設人間淨土⋯⋯佛光義工從服務中廣結善緣,修福修慧,自度度人,以此來成就圓滿的菩提道果。 翟教授引用學者所說:「星雲大師是佛教的馬丁‧路德、佛教的創意大師、制度建立者。」但星雲大師說:「我並非佛教的改良者,只是將傳統佛教與現代融和,並給予制度化、現代化、國際化。」星雲大.....
佛教的出世精神與近現代中國佛教的 入世轉型
佛教的「入世」並不是自身的「世俗化」,而是要發揚大乘 精神,為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服務。近現代佛教的入世轉型, 淵源於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和佛教的中國化過程之中,但近 現代中國佛教的入世轉型有著與歷史上的「入世」非常不同 的時代境遇、豐富內涵、新的特點及歷史效應。歷史上,佛 教的入世面向與佛教的中國化曾相依相助,並逐漸匯同而合 流;在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中,入世轉型、推進人間佛教的 理論與實踐,與佛教的中國化仍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 何堅持契機契理的原則,在入世發揮作用與堅守出世精神之 間保持適當的張力,如何與現代科技和學術交流並參與到世 界文明的交流互鑑中,又繼續堅持佛陀智慧解脫的本懷和佛 教中國化方向,這是中國佛教始終需要關注和解決的重要問 題。
【深切緬懷我的方外至交星雲大師】
線上閱讀 【深切緬懷我的方外至交星雲大師】 南京大學賴永海教授,提到星雲大師把「佛性」 內在化為人倫道德,把出世精神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為融通儒佛精神的一代大宗師。 影片點閱:https://youtu.be/CxUyfjKSASU 全文詳閱:https://lurl.cc/WHXfL8 南京大學賴永海教授,提到星雲大師把「佛性」 內在化為人倫道德,把出世精神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為融通儒佛精神的一代大宗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無盡天涯赤子心——淺議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特質
星雲大師是當代人間佛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雖不是佛教理論研究的學者型高僧,卻堪稱獨樹一幟的佛教思想家。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特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用佛法開啟人生智慧,強調生活即佛法,做人即做佛;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遵循不變隨緣的中道原則,開展多方面的化世導俗的佛教事業;將漢傳佛教推向世界,在五大洲設立道場、組織國際佛光會,以實現佛化全球、法界圓融的最高理想。
星雲大師的佛教傳播觀
星雲大師在佛教傳播方面取得了令人景仰的成績,但並沒有親自撰寫論 述佛教傳播的專著。不過,從大師的《佛法真義》、《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貧僧有話要說》等闡釋人間佛教理論和實踐的專著中,無時無刻不在貫徹其佛教傳播觀。本文梳理和總結星雲大師的傳播觀,包括:「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媒介性質觀;宣傳、教育與文化傳承的傳播功能觀;多元化的媒介人才觀。星雲大師的佛教傳播觀直接體現在傳播實踐的要素中,對傳播主體信源可信性的形塑;基於受眾心理選擇理論的「善巧方便」原則;以「普世皆知」為原則的傳播內容;「非佛不作」的傳播媒介原則;三個層面的「真善美」傳播效果。研究星雲大師的佛教傳播觀,對於系統總結和傳承星雲大師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對於新時代弘揚「人間佛教」真義,對於建立文化自信、傳播中國文化,具有理論和現實的雙重價值和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