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88 鄭 為 522 張書彬 558 王 婧 588 姜桂芹 618 李淑敏 646 遲 帥 674 張曉藝 700 席姝妮 726 許 娜 752 韋施伊 786 公共性對現代佛教制度建構的影響 —以佛光山為例 化世俗為神聖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探微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研究 星雲大師的慈悲思想與實踐研究 《南傳大藏經‧相應部》女性觀與人間佛教女性觀 對比研究 像教精嚴 —人間佛教美術思想及藝文弘法實踐研究 星雲大師審美觀念三題 星雲大師「人生美」析論 「人間佛教」視域下的大足寶頂山石刻藝術研究 星雲大師的多元宗教觀 風險社會視角下佛教信.....
2021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
:人間佛教的制度觀 講師:佛光山都監院院長 慧傳法師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溫金玉教授 時間:8月1日(日) 19:30-20:30 CST 台灣時間 語言:中文/國語 海報:JPG版 講義:〈人間佛教制度研究—以《僧事百講.道場行事》為中心〉 網址:YouTube: https://youtu.be/2XRYWSdPIQY (8月1日播放) 微信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adG7OmN2_u6UnrzJ9vyoWg 線上 第七堂課 第八堂課 第十堂課 講題:人間佛教的生死觀 講師: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慧開法師 國際佛光會檀講師 趙翠慧教授 時間.....
制度轉型作為一種身分敘事行動——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淺論
台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被視為現當代人間佛教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被譽為開創了當代人間佛教的「星雲模式」,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而隨著星雲大師作為佛光山教團制度敘事主要建構者角色的退隱,佛光山重新面臨因歷史敘事的斷裂而存在可能的制度轉型危機。本文結合敘事理論和制度主義的分析視角,把制度轉型作為一種身分敘事行動,討論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的相關制度實踐問題。
第六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 上海開幕
應。程教授論文並依據《大寶積經.迦什品》回溯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修行學的理論脈絡。 李向平發表的論文題目為《儀式建設社會,戒律構成公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戒學及其社會修持理論》。他從佛教社會學的角度,對佛教制度和佛教修行的關係進行了討論,認為星雲大師提出「發心與發展」以及「自覺與行佛」,作為人間佛教實踐與修行的法門,作為人間佛教社會建設的基本路徑,其核心就是人間佛教的社會修持理論。 唐忠毛發表的論文為《人間佛教的「菩薩道」修持進階及其社會融入探析——以太虛、法航、星雲三位大師為中心的考察》,通過梳理太虛、法航、星雲三位大師關於人間佛教「菩薩道」的修持方法與次第問題,認為構建法理充分、階次分明、行.....
人間佛教制度研究 ——以《僧事百講.叢林制度》為中心
所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歷史上無數的古德先賢為僧團的和合共修,立下了條約規矩,使得萬古傳燈,禪法相續。佛光山自開山以來,依此安僧辦道,不違傳統佛制,且因應時代的變遷,形勢的轉換,繼承制度,改進規約。星雲大師為佛光山這個現代叢林僧團重新建構組織章程,訂定各種規約,形成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佛光山清規」。本文以《僧事百講.叢林制度》為中心,來探討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制度建設。
人間佛教制度研究 —以《僧事百講.道場行事》為中心
「僧伽制度是佛教的核心制度,然而,它並不是佛陀所發明的,眾所周知,佛教的僧伽制度起源於佛教興起前的古印度宗教運動。當佛陀成為一個托缽的修道者時,托缽的族群早就已經存在了」。「出家」或「出離」是這個團體的根本特徵。出家所摒棄的不僅是家庭生活,還有一切的社會經驗與制度體系。佛教興起後完全繼承這一傳統,從「在家到無家」,奉行這一生活儀式的人組成遊方的修行團體。他們乞食為生,居無定所,過著少欲知足的生活。
人間佛教制度研究——以《僧事百講.集會共修》為中心
《僧事百講》作為近代中國叢林制度的百科全書,其內容分為六大類:制度管理、禮儀常識、僧侶完成、各種修持、弘法利生、佛門飲食。具體以《叢林制度》、《出家戒法》、《道場行事》、《集會共修》、《組織管理》、《佛教推廣》六冊呈現。其中《集會共修》所討論的正是佛門團體的修持類型與弘化方式。本文將以《僧事百講・集會共修》為中心,梳理一條中國佛教制度的演進之路,為日後中國佛教的運行發展作一借鑑。
行進中的中國佛教—以制度建設為中心
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制度的建置與沿革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內容。佛教作為一種制度性宗教,無論是教團自身建設的需要,抑或是政權的強制執行,其在制度層面的設置對整個僧團乃至社會的倫理、行為發生著普遍的作用,可以說,制度建設是教團「內修外弘」的根本保證。本文從中國佛教制度發展脈絡中,試圖尋找出適應時代,契合人群的度化之道,以及為因應因應時代之機,建立現代僧制,制定現代清規,是這一時代道風建設的一項任務。
制度建設與人間佛教信仰方式——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制度理論為中心
人間佛教的制度建設涉及到佛教組織的建構模式、信仰表達模式、團契模式、身分及信仰群體的認同方式,同時也決定了佛教文化的信仰表達、人際互動、團體認同、人群信任……等層面的社會化建構路徑。人間佛教「星雲模式」即是基於佛教傳統,同時也創新了傳統佛教制度,設置佛光會這一現代法人制度為人間佛教模式提供強大動力,使得叢林制度與功能在教團與社團的互動中得到了最好的延伸,既能保證僧團制度的有效性與神聖性,又最大可能的確保其有效性與神聖性,因此被諸多學者定位為「星雲模式人間佛教必將成為一代風範」,也成為中華文化、社會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