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目的燈塔 對於「人間佛教」,可以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廣義 的角度來認識。如果從廣義的角度討論人間佛教,那麼清代以來的 居士佛學復興思潮,六祖惠能大師的南宗禪法運動,漢傳佛教淵源 深厚的人文主義思想傳統,歷史上以菩薩為中心角色的大乘佛教, 乃至釋迦牟尼倡導的早期佛法,都可以視為是人間佛教的不同面 向。如果從狹義的角度討論人間佛教,則人間佛教就是指現當代人 間佛教──十九世紀中晚期在中國社會孕育,二十世紀初期從漢傳 佛教噴湧而出,二十世紀下半期乃至二十一世紀成功走向世界、拓 展全球的佛教革新與發展的運動。狹義角度的人間佛教與廣義角度 的人間佛教,其實是同一種人間佛教思潮.....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指出,星雲大師是佛教大師也是成功的文化傳播者,他的文化傳播經驗對於我們的學科發展有啟示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向:一、學科建設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合眾說、力求圓通、力避褊狹,不要一貫的追求片面的深刻。二、人文主義學科應該以人為中心,佛學不是神學,而是人學,人學幫助人們安頓自己的心靈,星雲大師的佛學具有人學的意味。我們的人學就更應該有鮮明的人學性質,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技術化。三、注重學理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傳播者所宣說的道理要能夠提升受眾的心靈,而不應過於關注形而上的體系。 李建中教授就「文心與佛性:青年劉勰與星雲大師」主題作了發言。李教授認為《文心雕龍》雖字字無佛卻通篇有佛,劉勰的佛性是通過文心的方.....
人間佛教的「人間性」與經典詮釋之間
我曾經在數年前所發表的〈批判、圓融、會通―論人間佛教的「人間性」與「現代性」〉一文中,提出相對於「現化性」的「人間性」概念,但同時也區別「人間性」這個概念有同亦有異於啟蒙運動的「人文」(humanity;也可譯為人性)之處,最後我界定人間佛教的性格為一「批判性的人文主義」。
人間宗教——從《郭店楚簡》到《維摩詰經》
「人間佛教」一詞不僅是星雲大師所描繪的佛教之核心,亦為中國宗教群體的根本。《獻給旅行者三百六十五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便是其精神之延伸,由此書可見其人文主義之擴展,已概括中國文化的普世價值。公元前三○○年《郭店楚簡》的宗教人文主義關注的並不是身後問題,而是現世生活,〈五行篇〉裡視「人身」為修行德行中心的觀點,與佛教的佛性概念是相容的,維摩詰居士即是利用「人身」這個工具來教示佛法。本文以人文主義,連結《郭店楚簡》與《維摩詰經》宗教意涵的共同基準點。透過人文主義擴展宗教的定義,可以理解到佛教對中國的吸引力不在於它的異域性,而在於它與本土傳統的共同點。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宗教:涵蓋身後之事以外的人文傳統;關注現實人生,著重於如何生活。
人間宗教——從《郭店楚簡》到《維摩詰經》
「人間佛教」一詞不僅是星雲大師所描繪的佛教之核心,亦為中國宗教群體的根本。《獻給旅行者三百六十五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便是其精神之延伸,由此書可見其人文主義之擴展,已概括中國文化的普世價值。公元前三○○年《郭店楚簡》的宗教人文主義關注的並不是身後問題,而是現世生活,〈五行篇〉裡視「人身」為修行德行中心的觀點,與佛教的佛性概念是相容的,維摩詰居士即是利用「人身」這個工具來教示佛法。本文以人文主義,連結《郭店楚簡》與《維摩詰經》宗教意涵的共同基準點。透過人文主義擴展宗教的定義,可以理解到佛教對中國的吸引力不在於它的異域性,而在於它與本土傳統的共同點。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宗教:涵蓋身後之事以外的人文傳統;關注現實人生,著重於如何生活。
人文與人間—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人文智慧
人文主義在其歷史傳統中堅持著重視人與人的發展的基本立場,人的發展和對人的重視,構成人文主義傳統的歷史發展的內在矛盾:對人的重視蘊含著發展人之優越性的要求;而人的發展就蘊含著對人的遠離。人文主義的歷史就在這種矛盾下得到展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一方面繼承和發展著人文主義傳統,一方面在對人文主義內在矛盾的把握和處理上,有著深刻的人文智慧。這種智慧體現在「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主張中,體現在對僧信平等的宣導中,更體現在對佛性平等的強調與發展中;體現在對佛教偏離人文主義傳統部分的糾偏和超越中,更體現在對人文主義對立面的包容與消化中。理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人文智慧,有助於人間佛教在實踐中不落兩邊,更有助於對那些人文主義的歧出發展,產生真正的認同、理解與包容。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佛光山比丘尼書寫歷史 引發西方學界高度重視 •日韓學者 創新佛教研究視角 第二場座談全程用英語發表。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表示,西方人常把人間佛教的「人間」和人文主義相提並論,其實人間佛教不是形上學,教法更不是空談,是佛陀對人類的關懷,對生命的願景。加大柏克萊分校教授Jack Meng-Tat Chia說明近代佛教在新加坡傳播有三階段:太虛大師創建中華佛教協會、演培法師駐錫弘法、星雲大師創建新加坡佛光山,始終沒有離開人間佛教的脈絡。 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所主任Jane Iwamura介紹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三大願景:整理出版研究人間佛教的英文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