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我,共1307筆結果:
偉大的師父與小小的我
/periodicals/d4ac5f7d-3f29-11ef-b8b0-c9de5a43d6bf/
互 動的架構下分析(Oevermann 1999: 78)。但此規則並非僵化,每 當互動參與者決定要產生何種具體行動,規則將可能隨之改變。 就如 Mead(1962 [1934]: 177)論及的「主我」(I)具有自由且 創新的特性,在互動過程中的每個序列節點,個體該節點所做出 的反應,都有可能導致互動所依循的規則內容有所改變,同時也 開啟互動內容的多樣性。Oevermann 將行動者的行動指稱為「生 活實踐」(lebenspraxis),強調在各種行動規則的可能性之中, 行動主體實際上挑選了某一行動,也就是該個體所做出的「決 定」(entscheidung)。然而,此種決定並非如韋伯的工具理.....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images/news/TengHsiangChen_2024_Group_Analysis_as_the_Foundation_for_Qualitative_Research_Objectivist_Hermeneutics_and_Sequence_Analysis_Principles.pdf
必然非偶然——我的出家因緣
/periodicals/5709dba1-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十大弟子傳》與「新僧」星雲的僧團理念
星雲大師一生高度重視僧團的建設和弟子的培養,而此種理念從其早年著作《十大弟子傳》中的敘事已見端倪。仔細品味《十大弟子傳》及其寫作背景,我們可以發現,星雲大師是在末法意識下蒐集材料,進行《十大弟子傳》的寫作,其材料選擇和敘事傾向,均突顯了星雲大師禮敬先賢的用意和星雲大師個人的僧團理念。
/publications/item_123456789_755/
文字洗去我的悲傷
/periodicals/39f0411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