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與當代公共哲學的建構
「公共性」的探討在近些年的學術界成為一個熱門課題,關於「公共性」的跨學科考察被稱為「公共哲學」。「公共哲學」雖是源於歐美的一個現代學術概念,但關於「公」與「私」的思考與討論,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以各種形式而展開,未有暫斷。歐美學界的「公共哲學」理論是在總結自亞里斯多德、霍布斯、洛克、盧梭一直到康德、費希特、黑格爾關於「公共性」思想基礎上,結合歐美當代的社會現實而創立的思想體系。
從「懺者」到「禪者」——日常語義症療與當代人間佛教的職能定位
從一般意義上講,佛教乃是對治眾生由於無明而生的「意義賦予」衝動,故針對我執而展開無我之「意義症療」,此可視為是佛教之根本「職能」所在,原始佛教阿含經典中,佛陀之名為醫王即明示此點。及至大乘中觀學創始人龍樹菩薩,則因佛教在更廣大居士階層的普及,特別指示了俗諦的「日常語義」性,提出了「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諦」的證了原則,以此揭示假名指稱義的無自性,從而將無我擴展為無自性,把「意義症療」進一步落實為「語義症療」。
人間佛教的慈善理念與實踐
佛教的慈善事業早在印度佛陀時代就開始了,佛陀說法49年,教化眾生,建立講堂,接受僧俗七眾弟子皈依佛教,倡導五戒十善,開始教化人心的工作,以種種法門示教利喜,所做的就是利益眾生的公益事業,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慈善家。
人間佛教在西方的本土化
1990 年1 月的《星雲日記》中記載,大師在美國洛杉磯西來寺弘法期間,有兩項重要紀錄,顯示著人間佛教在西方本土化的重要指標。大師說:從西來寺開始,我們踏出「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第一步,國際佛光會的創立,加強了世界各國的融和交流,我們終究未負西來本意呀!
人間佛教的傳播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人間佛教的傳播,我想從歷史的角度探討過去幾世紀以來,佛教的弘傳情況。根據佛教歷史記載,佛教首次自印度外傳至斯里蘭卡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其教主在世,約公元前五世紀之時。到了公元十三世紀,佛教在歐亞大陸東南部廣大的傳播,我個人稱其為「大佛教環線」。
以藝弘法 美育人間——記佛光緣美術館馬尼拉館
古人的讀書法
名人的家教
人間佛教座談會 再續善美因緣
俠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