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懺者」到「禪者」——日常語義症療與當代人間佛教的職能定位

分類
論文
期別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期
作者
吳忠偉
編者
妙凡、蔡孟樺主編
摘要
從一般意義上講,佛教乃是對治眾生由於無明而生的「意義賦予」衝動,故針對我執而展開無我之「意義症療」,此可視為是佛教之根本「職能」所在,原始佛教阿含經典中,佛陀之名為醫王即明示此點。及至大乘中觀學創始人龍樹菩薩,則因佛教在更廣大居士階層的普及,特別指示了俗諦的「日常語義」性,提出了「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諦」的證了原則,以此揭示假名指稱義的無自性,從而將無我擴展為無自性,把「意義症療」進一步落實為「語義症療」。
引文
吳忠偉:〈從「懺者」到「禪者」——日常語義症療與當代人間佛教的職能定位〉,收入妙凡、蔡孟樺主編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5期,高雄 :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16年 09月,頁84-101。
全文下載
PDF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PDFs. Please download the PDF to view it: Download PDF.

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 153 號
886-7-6561921 #25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