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小鹿來我家
入如來智
入如來智 Enter the Wisdom of the Tathagata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想特色,另外,對「如來使」的思想特色,也有詳盡說明。至於《法華經》當中的善巧方便,董群教授認為體現兩重含義,一個是開方便門,一個是顯真實義。可概括為幾點來討論,第一,通過善巧方便,使大眾離染著,佛說,我從成佛以來,用種種因緣、譬喻,廣泛演教,通過無數方便,來引導眾生,令離諸著。第二,離著後,使眾生「離苦得樂」的歡喜心,即是「法喜」,第三,透過善巧方便,令眾生得一切種智。 慧屏法師則從佛法的學習和實踐上,提出對善巧方便的理解,他表示,看見並給予眾生當下所需要的,然後引導他獲得更美好、圓滿的一個未來,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慈悲跟智慧的融合,慧屏法師引述星雲大師的觀點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如果遇到.....
我與文學的關係
我這一生,除了與佛教的關係特別的殊勝,其它的學術文化,就要算我與文學的因緣最為深厚。因為我一生沒有進過學校,也沒有受過老師特殊的訓練,除了寺院的教育,讓我獲得佛學的一些知識以外,應該就是我個人喜愛閱讀文學的著作了。之所以啟蒙我喜歡文學,還是由於佛教的經書比較深奧,讀起來不甚了解,而民間的文學小說不但看得懂,並且趣味橫生,所以我就這樣深深地愛上了文學。說起我與小說的因緣,最初是大約在我十歲的時候,母親常常在病床上「住夏」,我看他無所事事,心生不忍,就講一些圖畫書給他聽,好讓他解解悶。我不會念字,常常念半個字,把「洛陽」讀成「各陽」,紐約讀成「丑約」,他就糾正我,告訴我那許多字應該怎麼念法,實際上,他自己也不認識字。
文如小溪流水潺潺,理含超塵出俗智慧—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在星雲大師七十多年的弘法歷程中,詩偈創作是他弘法方式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於詩偈篇幅短小,既可以誦讀,又可以譜曲演唱,因此是弘法利生的方便之道。佛經的重頌偈就是詩歌體文字,佛陀說法都是靠口頭傳播,於是講完一段佛理後,佛陀就用詩歌文體重述經義,便於聽者記憶。佛教認為「三法印」是鑑定佛教真偽的標尺,星雲大師創作的詩偈中,三法印思想體現得非常清晰明了。本文是我讀星雲大師創作的詩偈的讀後感,通過佛教三法印對星雲大師所創作的部分詩偈進行分析,從而以佛教與藝術兩個角度解析星雲大師詩偈中的人間佛教思想。
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與菩薩精神
本文通過查閱星雲大師的諸多著作,採用文本分析法,梳理了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得出結論:星雲大師的保思想體現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星雲大師重視環保體現了「悲」的精神,因為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傷亡與損失。當然星雲大師對有情眾生、乃至無情物都有一顆慈悲心,所以提倡護生、惜福,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以及珍惜資源;星雲大師對環保的大力提倡,源自其佛學之「智」,大師「緣起」論證人與宇宙、自然是「同體共生」的關係,宇宙中的森羅萬象都是從「我」的生命中自然流出,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此外,大師也深具世俗智慧,指出在環保問題上要使用科學的方法;星雲大師踐行環保是為了實現建設人間淨土之「願」,阿彌陀淨土以及其他一切淨土世界都澈底推行環境保的最佳典範,因此要建設人間淨土也必須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星雲大師帶領著佛光山僧信二眾努力實踐環保之「行」,如回收垃圾循環再利用,回收資源一起辦大學、建寺院等,佛光山本身就是一個環境保護的絕佳例子。星雲大師還時時教導大眾如何環保,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辦法和舉措,讓我們能在生活的細微處進行人間佛教的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