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座談會基調講演 闡明佛光宗學之十大貢獻
活動,充分展示佛光山將人間佛教理念落實為具體的實踐,其對佛教人間化、生活化、通俗化、現代化的積極推進,成為在當代社會情境下振興佛教並發揮人間佛教對社會人生積極作用的成功典範。 萬金川〈大悲傳照顯法幢.菩提續焰燃心燈〉,闡述「自燈明,法燈明」。大師〈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最後說道「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而這段話的前句正是「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395冊的《星雲大師全集》是否真能涵括在3大冊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萬金川說,「照著講」才能「接著講」,了解傳承才能繼承傳統。 本套書總編輯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的出版及其學術思.....
為了佛教,發菩提心
萬事無如退步休
萬事無如退步休 To the Peace Brought by Compromise Nothing Compares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二章——祕訣:般若
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佛陀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圍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汝當護持,傳付將來。」這是《五燈會元》裡的一則著名公案―拈花微笑,說明禪宗的傳承,根源於靈山會上佛陀傳法給摩訶迦葉。在所有人的面前,佛陀和摩訶迦葉「以心印心」、「心心相印」,而不是透過語言文字的辯解詮釋,解離了文字可能造成的矛盾和誤解,直入本心。之後,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東來中土弘法,以「壁觀」教人如何「安心」,直指「真如」,也就是「般若」。此後五傳至弘忍,到了六祖惠能之後,「南宗禪」波瀾壯闊,應驗了達摩祖師「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預言。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由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林素玟教授擔任主持人及與談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主講。 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文心雕佛 懷念星雲大師第五堂課「般若智與菩提心——星雲大師工夫心法研究」 林教授期勉大眾多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吸收書中正向能量,以此自我提升與淨化內心。 杜教授說明,在《佛光菜根譚》及《往事百.....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討佛教與人工智能(AI)的交匯點,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論壇於10月12日下午,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Khalili講堂舉行。由倫敦佛教精舍(London Buddhist Vihara)與英國大菩提協會(London MahaBodhi Society)聯合舉辦,匯聚來自不同佛教傳統的行者、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學者及佛教研究專家。 本論壇由亞非學院的斯蒂法尼亞·特拉瓦尼博士(Dr. Stefania Travagnin)主持,邀請4位國際學術與佛教界的重量級嘉賓:英國巴斯泉大學榮譽教授馬欣達·迪加勒法師(Venerable Professor Mahinda Deegalle)、倫敦帝國.....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圓桌論壇 探討佛教與人工智能
討佛教與人工智能(AI)的交匯點,一場別開生面的圓桌論壇於10月12日下午,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Khalili講堂舉行。由倫敦佛教精舍(London Buddhist Vihara)與英國大菩提協會(London MahaBodhi Society)聯合舉辦,匯聚來自不同佛教傳統的行者、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學者及佛教研究專家。 本論壇由亞非學院的斯蒂法尼亞·特拉瓦尼博士(Dr. Stefania Travagnin)主持,邀請4位國際學術與佛教界的重量級嘉賓:英國巴斯泉大學榮譽教授馬欣達·迪加勒法師(Venerable Professor Mahinda Deegalle)、倫敦帝國學.....
般若思想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對《金剛經》要義的解明
《金剛經講話》、《成就的秘訣》是星雲大師疏解《金剛經》的重要著作,集中闡述了般若思想與人間佛教之內在義理關聯。在《金剛經》要義的解明中,星雲大師把「般若波羅蜜」法門理解為一種清淨光明、解脫自在的生活方式。星雲大師認為,般若不在別處,即在《金剛經》的序分提到的日用行事、穿衣吃飯之當下生活。人間行者的般若生活不執著一切而能包容一切、成就一切,不執著施者、受者、施物、果報而「三輪清淨」,真正實踐「無布施」;不執著我,我所,而以廣大限的慈悲心「無我度生」,以種種善巧方便護念一切眾生;不住一切有為無為法,降伏種種妄想散動,內心清淨自在而「無住生活」;不資求聖賢果位、不失本具菩提般若之智、了不可得地修一切善法而踐行「無得而修」,修無所得行、證無所得果;般若的生活讓人的生命存在真正趣向清淨解脫。星雲大師認為,《金剛經》的般若法門即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這是佛說的,也是人要的,能使生活趣於淨化、使人生趣於善美,因此,般若是人間佛教的智慧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