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十五個漢字,悟人生道理
佛教經典與東亞文化共同體的形成
本世紀之初,台灣大學以儒學與教育為研究主軸而成立了所謂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有關這個機構的成立始末及其運作基本模式,參見十數年之間,在這個機構主事諸公有力的運籌帷幄之下,透過跨領域的整合型計畫而匯集了海內外各路學者巨大的研究能量,不但定期出版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並且還陸續發行了將近百種左右以東亞儒學為標榜的研究專書有關該一機構在東亞儒學研究計畫的名目之下所發行的各類主版品,勿庸置疑的,在人力結集與研究能量兩個方面,這個機構所發揮的作用與功能,學界之間有目共睹,在在都堪為人文學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的典範。但是,個人仍然深自認為,以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為名目,而其研究卻僅僅著眼於東亞的儒學與教育,這種相當偏頗的知識走向若非主事者的圈地自限,便是其人完全昧於東亞文明的過去與現在。
見證半個亞洲的信仰 體證觀音的慈悲
多契入的視角,例如儀式中角色的融入、傳說故事的在地化、視覺形象的呈現、神明稱謂的變動,以及在觀音的靈驗故事、傳說、寶卷、善書、筆記小說等民間文學的推波助瀾下,社會上也出現諸多觀音救劫的善書,並進一步將儒家的道德結合起來,勸勉世人行善積德,這些都是民間觀音信仰很重要的煤介,也形成一種獨特的傳播方式。 因此,觀音能夠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李世偉共總結了四點:具足慈悲救難的形象、母性化的轉變、多變且彈性的形象,以及善用民間文藝的形式,讓觀音能夠符合各個時代所需,因應人心對觀音形象重新詮釋,從而創造更多可能性。 長養慈悲願力 除熱惱得自在 永本法師表示,1953年星雲大師翻譯森下大圓所著的《觀音菩薩普門.....
【深切緬懷我的方外至交星雲大師】
線上閱讀 【深切緬懷我的方外至交星雲大師】 南京大學賴永海教授,提到星雲大師把「佛性」 內在化為人倫道德,把出世精神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為融通儒佛精神的一代大宗師。 影片點閱:https://youtu.be/CxUyfjKSASU 全文詳閱:https://lurl.cc/WHXfL8 南京大學賴永海教授,提到星雲大師把「佛性」 內在化為人倫道德,把出世精神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為融通儒佛精神的一代大宗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教對人生的看法
「佛家」二字本是中國學者舉來與儒家、道家相對的稱呼。尤其宋明的理學者,往往稱佛教為佛家或佛氏、釋氏,而他們所指的又是以禪宗為代表。其實,所謂「佛家」就是佛家的學說,是總稱不是別稱,換句話說:也就是佛教或佛學。稱佛家者又往往是一般儒學者,是含有一種門戶之見的。其次是別義,佛教的「家」就是「學派」的意思,佛陀的學派名為「佛家」。佛家的學派很多,大略說來,有小乘派與大乘派。小乘在印度相傳有二十派;大乘在中國傳有八大宗派。這些學派在中國都有傳承,至今都有研究發揚,而且它有了近二千年的歷史了。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研究
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符合了清代以降淨土宗的世俗化趨勢,其以太虛大師以來的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思想為直接理論來源,同時圍繞當代社會問題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論内容。他以人間淨土思想作為人間佛教理論在實踐上的最終呈現,並充分整合傳統唯心淨土與彌陀淨土,化為己用。其所擘劃的人間淨土藍圖分別在個人、家庭、社會三個層面展開,體現了建設人間淨土的現實性與可行性。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是淨土信仰在當代新的呈現方式,賦予了淨土信仰新時代的生命力。他充分整合現代與歷史雙重資源,為人間淨土的建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向。此外,其人間淨土思想還與傳統儒家大同理想社會以及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理想相一致,更吻合了世界範圍內宗教世俗化的發展趨勢,並將對後者產生持續的影響。
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的融和發展
星雲大師在全球範圍內倡導的人間佛教是對原始佛教和中國漢傳佛教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和的傳統佛教的現代典範。任何思想、理論都有其穩定不變的核心內容,也有其與時俱進的創新與發展。它既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社會生活、人類歷史的超前覺悟,佛教亦然。佛教首先是佛說的言教,在印度、西域的發展姑且不言,傳入中國後,不僅有南傳、藏傳和漢傳佛教的區別,即使在漢地的移植過程中,隨著歷史的進程,在同中國本土文化的接觸中,不斷汲取儒道文化的精髓,實現了文化移植及本土化的進程,並且在不同時期表現出它的時代特徵。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融和性特色 ――以佛教內部融和為重點的考察
萬法平等一如的大融和,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一個顯著特色,不僅體現於佛教內部諸宗各派的圓融會通,僧俗諸眾的融和和樂;還廣泛體現於許多方面,諸如人間佛教與中國儒道諸家、世界各大宗教、諸多民間信仰、社會新思潮新文化等的融和溝通,世出世間法的融會貫通,佛教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和互動,以及海峽兩岸佛教之間、中國佛教與世界各地佛教之間的融和交流等等。本文試從諸宗各派圓融會通和僧俗諸眾融和和樂兩個方面,考察其佛教內部融和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