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淺談佛光山的管理與超越
二○一五年春節前,我有幸參加了程恭讓教授組織的企業人士參訪佛光山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到佛光山,也是第一次拜見星雲大師,滿懷著欣喜,更帶著許多的疑問。通過幾天的參觀交流和學習,特別是與大師的座談,不僅讓我的疑問一個一個解開,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生生不息:比如人間佛教在兒童和青少年教育中起到非常正向和積極的作用,佛光山的組織和管理如同一個現代化企業,管理有方、充滿智慧,令人驚歎。
學者與行者探討《金剛經》 共論安心與成佛
「《金剛經》的無住觀」,由覺誠法師、李四龍教授對談,妙光法師主持。 人間社記者 心曇 高雄報導 學者與行者探討《金剛經》 共論安心與成佛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因應疫情策劃的人間佛教十堂課,2022年「經典十堂課」4月1日播出第二場「《金剛經》的無住觀」,由佛光山新馬印泰總住持覺誠法師與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李四龍教授對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一小時的精彩講說,聽眾們透過youtube及zoom等不同的網路.....
《阿含經》佛陀的修行弘法日記
「《阿含經》的修行觀」邀請慧讓法師及陳永革教授主講,慧功法師主持。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阿含經》佛陀的修行弘法日記 文/圖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7/1晚上推出「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五堂課「《阿含經》的修行觀」,邀請佛光山都監院二單書記慧讓法師,及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陳永革教授主講,主持人是三好體育協會副秘書長慧功法師。 《阿含經》是原始佛教佛陀的生活記錄,後來經由弟子結集為《阿含經》,這部由很.....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勝鬘經》的佛性觀由永固法師主持,程恭讓教授與慧東法師進行對談 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文/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製作的「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10月1日播出第八堂課:「《勝鬘經》的佛性觀」。由渥太華佛光山住持永固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以及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程恭讓教授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勝鬘經》的如來藏思想.....
佛光大辭典英譯 佛教研究新利器
er,於佛光大辭典英譯人才第二次培訓課程表示,中譯英相對比較困難,但如果完成最佳的英譯版本,對於佛教弘傳將會帶來劃時代的貢獻。 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翻譯人員及義工招募培訓,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組主任妙光法師為總召集人,第二次培訓課程包括成語、偈語、公案的翻譯技巧、翻譯練習,以及翻譯團隊領導培訓等。有來自香港、菲律賓、新加坡等地義工,以及叢林學院學生參與。 「翻譯辭典同時也提供翻譯經典絕佳的工具,」Lancaster教授表示,「但一個很大的困難是,不同人所譯的辭條是否一致、工作進度的順暢,這些都必須不斷追蹤,所以我們另外設計軟體克服這個困難。」此外還有許多佛學名相在英文中沒有相對應的辭彙可譯,例如.....
漢文大藏經國際會議 學者肯定佛光山的努力
大學副教授暨《佛光大辭典》與「藏經數位化工程」文字辨識軟體開發工程師Wayne de Fremery等。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也應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暨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吳疆之邀與會,由有在法師代表出席。 有在法師分享在為《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開發翻譯軟體時,如何運用當前科技,協助翻譯者進行翻譯及資料分析,並管理龐大的資料數據,以提升翻譯品質,展現了數位化的重大功能。他表示,在將佛學辭典及佛教藏經數位化的過程中,須考慮使用者的需求,開發出的軟體才能符合使用需求並達成效果;更重要的是,追求電腦自動化的同時,不可忽視力量更為強大的人類智慧,這也是人間佛教提倡「人間性格」的展現。 吳疆教授.....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理學院、玄奘大學、佛光大學、慈濟大學、圓光佛學院等校師生百餘人齊聚一堂,線上則有來自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澳洲、美國等60餘人參與。十方大眾共襄盛舉,討論熱烈。 開幕式上,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 致詞提到,佛陀在印度遊化弘法就是跨域移動的展現,這種弘法利生的積極精神貫穿了佛教二千年的歷史,而臺灣佛教在歷史中與不同地域的人們、宗教、文化、習俗等各面向產生互動交流,藉本次論壇可以讓人們更清楚地體認到台灣佛教的多元與精采。 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 表示,臺灣佛教充滿能量,這是緣於臺灣佛教一直受到不同區域民族的文化、宗教與藝術等方面衝擊與融合,而在本次論壇的各場學術討論中,將能展現台灣佛教的豐富.....
《佛光大辭典》美國英譯團隊 正式啟動
間社記者滿敬攝 人間社記者 心淨 洛杉磯報導 《佛光大辭典》美國英譯團隊 正式啟動 柏克萊大學教授Lancaster,12月3日在西來大學說明翻譯《佛光大辭典》英文版計畫,逾20人出席,西來寺監院滿光法師與滿敬法師、滿貫、知宣等法師,及西來佛教書苑3位學生也前往聆聽。 Lancaster教授受委託擔任佛光大辭典英譯學術最高顧問,此次特別帶領西來寺義工參與翻譯工作。他講解翻譯工作的困難,以及著手的方式、技巧,並指導大家如何善用網頁,如SAT Daizokyo Text Database、Google Ngram、Google Translator和Korean Catalogue Muller等.....
《佛光大辭典》英譯培訓 前進舊金山
柏克萊校區東亞語言暨文化學馬克.布魯姆教授(Mark Blum)、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巴斯維爾教授(Robert Buswell)前來。同時也有來自台灣佛光山,英譯計畫總部的知悅法師、知笙法師和Arthur Van Sevendonck。 蘭卡斯特教授特別強調星雲大師對《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的目的與期許,表示此計畫不但有學術價值,更能讓佛教在英語界普及化,讓人人都能理解佛教的義理。 布魯姆教授是涅槃經與日本佛教的專家,在2013年由日本佛教傳道協會(Bukkyo Dendo Kyokai) 出版的《大般涅槃經》英譯本,被收藏為傳道協會的英文大藏經系列。 巴斯維爾教授經驗豐.....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詮釋的六個理念
在詮釋經典的方法上,佛教自初期聖典即教導「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開啟了佛教經典在不同的人、事、時、地、物的條件因緣中,有了回應、調整與適應不同地區、對象、文化的詮釋空間,郭朝順教授指出:「佛教若要維持存在世間,必定在時間遷流與世事變化之間,時時保持對其所處時代之問題,具有隨緣回應與自我調整的能力,才能維持佛教之精神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