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法師,共1058筆結果:
管窺佛教電影的語言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表達及溝通其意念、感情及欲望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本身的形式是一個符號系統。」人類的一切文化又都是以語言、文字、符號為載體,由於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極為重要,因而形成了從各種維度研究的學問,借此反映出人類思惟的邏輯。
/periodicals/508050d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與佛相應,行佛所行
/periodicals/78b8cc18-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讓你聽得懂佛法——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讀後感
/periodicals/36d9cee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巨贊法師佛教改革思想初探
誠如黃心川先生所言:「巨贊法師是改革浪潮的浪尖兒太虛路線的繼承者,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為了佛教的復興和改革,殫精竭慮,勇猛直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奉獻了一生。」、「巨贊法師是一位解行相應的佛教改革家,他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佛教的改革和復興事業。」
/periodicals/1964755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佛指舍利穿針引線:法門寺與佛光山締結兄弟寺
/periodicals/4626213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詮釋的六個理念
在詮釋經典的方法上,佛教自初期聖典即教導「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開啟了佛教經典在不同的人、事、時、地、物的條件因緣中,有了回應、調整與適應不同地區、對象、文化的詮釋空間,郭朝順教授指出:「佛教若要維持存在世間,必定在時間遷流與世事變化之間,時時保持對其所處時代之問題,具有隨緣回應與自我調整的能力,才能維持佛教之精神方向。」
/periodicals/838c357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念佛念佛,佛要怎麼念?
/periodicals/2bd31ff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有信心就有力量 ─佛光山在英國及歐洲的開展
/periodicals/dbafa4f4-ddbe-11ee-88bc-c9de5a43d6bf/
甘肅佛教文化行旅隨筆
/periodicals/08652616-ddc0-11ee-88bc-c9de5a43d6bf/
訪談後記— 我走入佛光山開山史的時空
/periodicals/427c1253-7fa6-11ee-83ab-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