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人間佛教學,共1932筆結果:
印度的駕駛人(外二章)
/periodicals/4f7ce04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觀音(外二首)
/periodicals/28179f4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星雲大師全集》十二大類簡介
本《全集》共十二類,其中,第一至十一類中,每類的第一本書,開頭依序刊載:《星雲大師全集》自序、《星雲大師全集》簡介、星雲大師略傳、推薦序〈星雲之道:大師一生的貢獻〉等四篇共同序;類別中其餘的單本或單套書的第一本書,一致刊載:《星雲大師全集》自序、星雲大師略傳。另外,十二類所收錄學者專家研究大師的專著,此類非大師著作的作品,文前介紹僅刊載《星雲大師全集》簡介。
/periodicals/37cf35b2-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作為思想的近代佛教》第四講——鈴木大拙與靈性論(二)
近年來關於鈴木大拙最多的討論就是這個問題。其中,Brian Victoria《禪與戰爭》中的批判最具代表性。他的批判非常嚴厲,但也有人提出反駁,引發了大量的爭論,尤其是佐藤平(顯明)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反駁。
/periodicals/615c6ad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狗尾巴草的生命(外二章)
/periodicals/2ae2260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敦煌千年苦行僧(外二章)
/periodicals/78d3f53a-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時速二十所思
/periodicals/7a78f1c8-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佛教瞑想論》第二講
前文中提到,「觀」有一類稱作「出入息觀」,從結構上來說,觀察入息、出息的過程可分為所覺知的對象與能覺知的心識作用。所覺知的對象也就是人類感覺的對象,因此與人的六感相對應。 佛教把能覺知的感覺器官叫做眼、耳、鼻、舌、身、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至於最後的意,雖然含義不盡相同,姑且用意識來指稱。六感分別產生見形、聞聲、嗅香、嘗味、觸摸軟硬和思考等行為。
/periodicals/175459c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智者的幽默(外二章)
/periodicals/3504e7b5-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華嚴經》入門——第二講《華嚴經》概說
先看《華嚴經》整體是怎樣的架構,可以很有趣地發現,《華嚴經》就像一場夢幻性的歌劇,只不過它的規模遠超過普通的歌劇。它的舞台依「七處八會」(七個場所、八次說法大會),從地上到天上,然後再回到地上的順序移動。真正的主角盧舍那佛,在每一個舞台中被無數的菩薩及諸天圍繞,從未說過一句話;而只是周遭的菩薩及天人一個接一個,上前歌詠、表白、表演。也就是,只有配角們在舞台上輪班演出,熱絡場面。
/periodicals/598f0b3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