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A Discussion on "Faith" in Humanistic Buddhism as Exemplified by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Positive Forecasts for Life"
《人生卜事》是星雲大師依生命經驗口述的108則法語,希望佛法能在人有困境時,乃至日常生活中,做心靈上的指南。《人生卜事》的設計與用法看起來像算命,違背表面上的佛教教義:但是所謂的「卜事」不是占卜,而是透過對因果的釐清、身口意的淨化來改變人的命運。此設計受大眾的喜愛,展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信仰觀。星雲大師針對當代迷信的引導,對比佛陀時代吠陀的祭祀儀式之教義,有多方面的相似之處,能看出星雲大師弘法的善巧方便。另外,本文旨在探討《人生卜事》如何引導人的正確信仰:從充滿迷信、恐懼,及個人慾望的信仰,到慈悲、智慧、利益眾生的菩薩道。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同探討佛教在AI時代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李利安將從社會結構變遷、自我價值重塑、人際關係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剖析AI時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並探討佛教作為一門深具智慧的思想體系,如何為當代人提供重新思考生命本質的路徑。他認為AI與佛教的對話不僅是科技與人文的交鋒,更是人類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尋找精神依歸的一次契機--在危機中覺醒,在共生中前行。 此外,李利安也以AI與菩薩進行類比,指出菩薩在大乘佛教發展中的革新角色,與AI在現代社會的變革性影響具有某種相似性。例如,AI在醫療輔助診斷、智慧交通、精準農業等領域的應用,正如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能夠根據不同場景發揮最大價值。此對.....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AI時代下的挑戰與實踐
著AI牧師、AI法師等產品的誕生,宗教師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他強調,數智、理智和覺智,是新技術革命中的關鍵維度,數智代表技術的智能化發展,理智要求技術進步要在理性框架下進行,覺智則呼籲反思人類的幸福與生命的意義,確保在科技發展下,人性也要得到應有的尊重。 最後李教授指出,應以佛法引導AI發展,融入慈悲、利他等核心理念,使AI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能促進人類福祉、避免傷害,實現技術與靈性的共生,創造更智慧和諧的世界。 科技功能 重視求真與求證 與談人黃凱分享,面對新技術的發展,除了積極關注其應用,也應關懷無法接觸新技術的人們。「正如佛法的核心是關懷全人類的福祉,同理,若AI技術無法惠及所有人,反而.....
主題座談「拭目以待的挑戰與機遇:人間佛教如何面對AI時代的降臨」
核心理念,並將“情”的維度提升至終極關懷的高度。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佛教與生俱來的對“情”的重視。張教授認為,東方文化區別於西方理性主義傳統,它強調通過“情”來認識世界、關照生命,這一點在儒釋道各家思想中均有體現。星雲大師曾提出“有情有義”的人間佛教觀,這是對佛教精神內核的生動詮釋。而AI雖可精准複現語言和邏輯,卻無法真正理解和傳遞“情”的價值,因此,人間佛教在AI時代的獨特性依然不可替代。 張文良教授以“緣起學說”進一步闡釋了佛教對“情”的終極關懷。他引用佛陀關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理念,指出佛教不僅強調智慧,更強調共情與慈悲,這正是人間佛教與AI的根本區.....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Perspective on Humanistic Buddhism’s Life Education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actition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Humanistic Buddhism movement. After arriving in Taiwan, he devoted himself to various causes aimed at maintaining the Dharma in the human world. This has entailed extensive practical efforts for its realization, focused specifically on six aspects: 1. popularizing Buddhism 2. propagating Buddhism 3. Buddhist education 4. establishing culture 5. building Dharma centers and 6. charitable works.
從「攜手同圓」 理念談佛光青年生命教育的建立--二OO一年國際佛光會青年會議專題報導
「自覺」與「自學」啟動生命向上的引擎POWER——《啟動斜槓人生》讀後感
傳統中醫VS.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為生活在人間的我們,規劃了一個非常完整的藍圖,只要將它真正落實在人間,實現在人間,即可提昇人的素養,提高生活品質,共創人間淨土。 星雲大師曾說:「人類的身體,不是用來綑縛心靈的;人類的身體,是用來幫助心靈,圓滿生命智慧的,是用來修行結善緣的。不幸的是:由於我們智慧不足,悲心不夠、不能認識自己。因此大部份人類的身體,反而變成了心靈的障礙,甚至奴役心靈,綑住心靈而不自知,則身苦心也苦。」 我們可以從傳統中醫和佛陀教化兩大學識的融和當中,透視身體與「心、神(靈)、氣」的互動關係,進而融和「身、心、神(靈)、氣」的合作,以提昇生命的境界。一個有慈悲心、有智慧、懂得對內修身養性、對外待人處世的人間菩薩,可以救自己、救社會、國家、世界。如果每一個人都樂意以慈悲、智慧對己待人,並開發「如來真我空性」,那麼當下就是極樂淨土。有病亦不為病所苦,即使身苦心也不苦。
月沐江煙(一)送月
這一趟的任務,雖不似以前的水裡來火裡去,有生命的危險,但仍然艱鉅,畢竟要進入到能自由控制心靈的層面修鍊,和幫助他人修鍊。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作品選詞特點研究
書法是星雲大師文化弘法的方式之一。星雲大師及其弟子在創作、編輯一筆字書法作品時,所選擇的詞彙有著十分明顯的側重或偏好。這種選詞上的側重直接體現了星雲大師的思想。本文首先探討了一筆字的形式和功能對星雲大師選詞特點的影響,接著詳細介紹了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作品選詞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本文從「佛子之心」、「生命活力」、「審美意象」三個角度,深入探討了一筆字書法作品的選詞偏好所體現的星雲大師的宗教情懷。本文認為,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書法作品的選詞偏好首先體現了大師對於「真心」的重視和渴望為,其次展現了大師旺盛的生命力,還展現了星雲大師的審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