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情,共626筆結果:
想,使大眾在閱讀時能提 綱挈領,深入理解人間佛教的精髓。此即《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 錄》的緣起。 早在1954年,師父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時,便深刻感悟佛 陀圓滿的德行聖格,撰寫過程中,無數次因情感湧動而哽咽。師父 曾言,那一刻,他深深領悟到,這正是世人所需的佛教──一種能 引導人心向善、啟迪智慧的教法。 佛陀尚為王子時,目睹印度社會森嚴的階級制度,見到人們與 生帶來的痛苦,尤其在「遊歷四城門」後,親見生老病死之無常, 遂立志出家修行,以求解脫之道。歷經種種苦行,終於在菩提樹下 證悟「緣起性空」與「佛性平等」的真理,獲得究竟解脫安樂之 道。 佛陀之偉大,不僅在於其證悟,更.....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42-44.pdf
現當代佛教繼續前行的道路。古 時孔子弟子子貢稱讚他的老師:「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 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極言孔子功德如日月,其學生 後輩不可得而逾越,這代表孔門弟子對老師的景仰之情。後來,也 有人稱讚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此說得到宋代大儒 朱熹的贊同,這代表儒家後學對於先賢聖人的尊重和敬仰。關於星 雲大師弘揚佛教的功德,特別是關於星雲大師在現代人間佛教及全 球現代佛教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們也的確可以如斯說:天不生 星雲,萬古長如夜!這是因為,確實── 1、如果沒有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的弘揚與落實,現代人間 佛教的思想和運動很有可能業已衰歇,或者會.....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45-93.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