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第二期佛教口譯工作坊 發心傳遞佛法智慧
佛教口譯的機會相當珍貴;也讓正在弘法現場協助的口譯員們找回熱情和方向,充滿動力增進口譯能力。妙光法師勉勵學員,學習佛教口譯的路上,從追求完美轉換為趨向圓滿,盡己所能的發心,以佛教口譯來為淨化人心、世界和平出一份力。 結業式上由師資群頒發「第二期佛教口譯培訓證書」,共有31位學員全程參與15小時的課程。未來也將繼續籌備第三期佛教口譯工作坊,啟動中階課程的學程階段,以待佛教口筆譯協會的誕生。 妙光法師從佛教口譯的角度,教導學員用「換句話說」策略對佛教名相做精準詮釋,與學員交流經驗,並提供佛學詞彙庫、翻譯工具及練習方法,鼓勵學員養成語言轉換的習慣。 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包含口譯員、主持人、職業軍人、臺.....
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野。 本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緊扣「複歸人本,內覺詣道」的主題,體現了人類文明多彩、平等、包容、交流的特徵,凸顯了人文學術研究的價值向度與現實關懷,充分彰顯了文明交流互鑑對於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意義。 會議的閉幕階段,張文江教授、方旭東教授就會議內容做了精彩的學術總結。與會嘉賓共同期待「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這個平臺能夠繼續發揮推動高品質回歸人本的人文研究,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首屆「文明互鑑青年學者論壇」在揚州市鑑真圖書館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哲學史學會指導,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聯合主辦,揚州大學.....
論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對人間佛陀形象的塑造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其事蹟受到弟子們的緬懷,成為佛教傳記文學的重要素材。但以往的中文佛傳,通常用文言文寫成,讀者讀後只能知道一部分佛理,不能認識佛教的全貌。為了讓普通讀者也能了解佛陀的偉大形象和佛教的真實面貌,星雲大師參考了十多種中外佛陀傳記,將時代精神、民族特性、個人情感灌注其間,以虔敬莊嚴的心寫成了白話文佛陀傳記《釋迦牟尼佛傳》。在星雲大師筆下,佛陀不再是信眾頂禮膜拜的「神」,而是人人可親近、能作為人格模範的「人」。本文主要採取文本分析法,通過對比馬鳴《佛所行讚》、釋寶成《釋氏源流》、一行禪師《佛陀傳》、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對於「八相成道」(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說法、涅槃)的描寫,突顯《釋迦牟尼佛傳》中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成佛在人間的「人間佛陀」形象,也揭示人間佛教的人間性、改革性和平等性。
佛教的平等觀與人間佛教
佛教中的「平等」包含作為教義的「平等」和作為社會理念的「平等」兩方面的內涵。前者指一切法自性寂靜,無生無滅,超言絕相,畢竟平等;而後者則指菩薩平等地看待一切眾生,平等地救度一切眾生,以及一切眾生在法性或佛性的層面上平等無差別。總之,佛教的「平等」與「差別」都與佛教修行體驗結合在一起,具有特定的含義。它們與社會上存在的諸如貧富差別意義上的「差別」以及消除這些差別而達成的「平等」是不同層次的概念。儘管如此,佛教提倡的男女平等觀念、無情佛性觀念等,對我們思考當代的平等問題和生態倫理問題等皆有啟發。而星雲大師從佛教同體共生的立場對世界和平的論述,是我們思考佛教平等觀的現代意義的典範。
人間佛教與宗教對話
宗教對話是近年來宗教學界的熱門話題。有鑑於宗教間的緊張和紛爭帶來的國家分裂、民族衝突乃至仇殺和戰爭,宗教界和學術界都在探討宗教之間對話的必要性、可能性的問題。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思想以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眾生和諧、世界和平為宗旨,多年來在全世界積極開展宗教對話的理論研究,並積極推動諸宗教之間的對話,成為維護宗教和諧和世界和平的主導力量之一,贏得了全世界宗教界人士和社會人士的廣泛讚揚。
從人間佛教說佛教改革與社會進步
在漢傳佛教中,最具有現代性,也最能代表佛教未來發展方向的是人間佛教。儘管人間佛教已經走過百年的歷程,但是它還沒有完成,還是新生事物,前程遠大,因此,人間佛教的話題本身就包含有對未來的關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