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儒家八德
儒家八德 Eight Confucian Virtues
星雲大師的多元宗教觀
當今全球化時代宗教對話成為亟待展開的内容。本文認為,星雲大師的同體共生思想有助於回應全球化的宗教對話這一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即随著現代性的深入,宗教世俗化所帶來的價值衝突及其調整,同時伴随著所謂價值的「諸神之爭」與新的價值融和現象的產生。在宗教對話方面,人間佛教從兩個方面推進了問題的解決思路,一是星雲大師開了宗教間的對話,如佛教和基督教的對話,以化解西方宗教和東方宗教之間的價值衝突,這包括化解一神教的排他性與提倡宗教多樣性等;二是佛光山模式的創新推進了宗教和民間宗教的交流互動,為推動傳統宗教的現代化提供了借鑒模式,宣揚同體共生以更好地隨順和引導不同宗教的交往互動,提高生命的價值關懷。
兩岸和諧共處,共生共榮
共生概念的哲學考察——基於星雲大師有關共生的思考與實踐
本文對當下流行的「共生」詞彙,給予了力所能及的考察。第一部分,在中西語境中探討「共生」概念的基本含義以及演變歷程。第二部分,是對共生概念可能具有的哲學內涵給予重點性考察,可以發現,共生概念最大的思維優勢就在於它存在於激烈的矛盾之中,可以導致主體層面的新生,也就是「同體共生」。第三部分,對與共生有關的類似概念(共同、共通以及共和)進行了考察,經過對比可知,共同、共通、共和,當然也包括共生,這些概念各有特定的內涵,不能簡單地混淆使用。這有利於進一步廓清共生概念的使用邊界。第四部分,根據上文的分析,總結出共生思維具有的三種價值,即對話價值,實踐價值以及願景價值,這實際上是對共生思想重要性的論述。筆者認為,共生思想,能夠最好地代表這個時代的精神,對症下藥,適得其時,實際上是繼自由、平等、民主和博愛等價值之後,重新確立的時代價值典範。第五部分,筆者對星雲大師有關「共生」的思想與實踐予以個案考察,可以得出結論,星雲大師對於共生概念不僅有系統的理論闡述,也有相當可觀的實踐,為「共生」概念的深化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證明─「同體共生」是現在這個時代也是這個世界最開明、最優良的思想─這一論斷。
同體共生
共生概念的哲學考察——基於星雲大師有關共生的思考與實踐
借用布賴恩.斯托克(Brian Stock)的「文字社群」(textualcommunity)概念,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詞彙,這些流行詞彙,往往反映著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並進而引發新的精神運動。如果按照這種理論來考量當今中國社會,「共生」一詞,可以成為我們極佳的研究對象。近二十年,「共生」一詞,逐漸在神州大地嶄露頭角,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甚至成為官方話語,這種勢頭方興未艾,有增無減。那麼,什麼是共生?共生一詞,是如何被人們所接受並廣為傳播的呢?本文力圖從哲學層面對「共生」予以理論性闡述,並以星雲大師的共生思想與實踐為個案,加以介紹。
同體與共生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每一次說法,從不以一地、一國、一時、一眾,為當機對象。說到地方,總是三千大千無量華藏世界;說到眾生,就是十方法界等恆河沙數無邊眾生;說到時間,則是三大阿僧祇劫。佛教講因緣,認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眾生都是因緣和合、一體不二。虛空中的日月星辰,不分明暗,互相輝映;大地上的山嶽丘壑,不論高低,彼此連綿;宇宙間的奇珍異獸,不管異同,相輔相成。因此,這個宇宙本來就是「同體與共生」的圓滿世界! 「同體」,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人身,雖有眼、耳、鼻、舌、手、足等諸根的差異,卻也同為身體的一部分;地球雖然有各種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卻是共同仰賴地球而生存;眾生雖然有男女、老少、強弱、智愚等不同的分別,卻同為眾緣和合的生命體。世間相狀雖有千差萬別,但是清淨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