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學第二堂課 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
個外孫也在佛光山出家,分別是慧龍、慧傳法師。 大師在宜蘭的在地弘法有兩個主要面向,一是家庭佈教,一是下鄉佈教。除念佛共修外,還成立青年弘法隊、青年歌詠隊、兒童班、助念團於宜蘭各地弘法。星雲大師契理契機入世佛法;別出心裁的弘法設計,改變過去大眾視佛教為消極、經懺宗教的印象,為人間佛教奠基鋪路。 闞教授總結說:佛光山是當代中國佛教教團中,將漢傳佛教全球化、國際化成功的案例,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尤為其中靈魂人物。大師出家、求學於中國大陸;弘化有情、實踐人間佛教理念於臺灣;深耕宜蘭十年,奠基佛光山人間佛教基礎,大步邁向人間佛教之路;晚近更重建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致力將臺灣人間佛教成功經驗回傳大陸。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藝文化──以散文《往事百語》為例
人間的佛陀,他所開顯的人間佛教,具有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以及普濟性等,星雲大師不但繼往進而開來,注入新的元素:「我一生的心願是弘揚人間佛教,期盼我的人間性格、大眾性格、文化性格、教育性格、國際性格、慈善性格、菩薩性格、融和性格、喜悅性格、包容性格,皆隨著徒眾弘法的腳步,傳播到世界各地。」其中,文化性格可謂星雲大師詮釋人間佛教思想的獨特。 星雲大師取大乘入世的精神,秉承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創造性的提出「佛法為體,世學為用」,將佛法與世學巧妙揉合,以「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說法,勸化大眾普度人間;以文化承載佛學,以文學宣傳佛法則是大師諸多方便說法中,獨樹一幟。 《往事百語》一書,是作者在生命實踐的歷程中,遭遇到諸多命題時,援引佛法的藥石,獲得哪一種「藥方是最相應的」的體悟,所謂「三折肱成良醫」。「一句話」,是大師凝煉出的法語甘露,內容不只具備優美散文的書寫,更是一部解決人間煩惱的百科全書。
《宗鏡錄》與佛光山人間佛教圓融思想
人間佛教主張佛法立足人生、人間,於世間有益,對於當今社會是契機之方便法門。由鬼神佛教轉向人間佛教,從出世轉向入世,並非違背佛理、走向墮落,這一轉向更合佛陀原初宗旨。永明延壽《宗鏡錄》為唐佛學集大成,永明延壽其時也是為了糾正當時疏狂空疏的禪林弊病,為拯救時弊、導正糾偏,不推崇做出世自了漢,而是主張福慧共修、悲智雙運,出世入世不二,離相修善不二,主張禪教一致、禪淨合一,其圓融中道精神與佛光山人間佛教「八宗兼弘,信共有」、「傳統現代,相互融和」等宗風遙相應。《宗鏡錄》圓融精神與佛光山人間佛教相合。從《鏡錄資源考察佛光山人間佛教,從而在學理上對佛光山人問佛教作出理論支撐,有重要理論意義。
般若思想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對《金剛經》要義的解明
《金剛經講話》、《成就的秘訣》是星雲大師疏解《金剛經》的重要著作,集中闡述了般若思想與人間佛教之內在義理關聯。在《金剛經》要義的解明中,星雲大師把「般若波羅蜜」法門理解為一種清淨光明、解脫自在的生活方式。星雲大師認為,般若不在別處,即在《金剛經》的序分提到的日用行事、穿衣吃飯之當下生活。人間行者的般若生活不執著一切而能包容一切、成就一切,不執著施者、受者、施物、果報而「三輪清淨」,真正實踐「無布施」;不執著我,我所,而以廣大限的慈悲心「無我度生」,以種種善巧方便護念一切眾生;不住一切有為無為法,降伏種種妄想散動,內心清淨自在而「無住生活」;不資求聖賢果位、不失本具菩提般若之智、了不可得地修一切善法而踐行「無得而修」,修無所得行、證無所得果;般若的生活讓人的生命存在真正趣向清淨解脫。星雲大師認為,《金剛經》的般若法門即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這是佛說的,也是人要的,能使生活趣於淨化、使人生趣於善美,因此,般若是人間佛教的智慧之源。
佛光山僧眾的人間佛教美育研究
星雲大師提出「佛教之美在於追求生命真善美的永恆開展」。以美育視角觀之,佛光山在世界五大洲展開的人間佛教弘法實踐就是「以人間佛教文化化人,以人間佛教之美育人」的「人間佛教美育」。本文以審美人類學與修行人類學為方法,以佛光山僧眾為對象,經探究人間佛教僧眾的美育途徑,包括佛教信仰以立美、身心修行以顯美、人間淨土以薰美、制度禮樂以滲美、歡喜和樂氣氛以育美五個方面。佛光山人間佛教僧才美育對現代僧才培養、中華美育理論建構、民眾「美好生活」的實踐都具有啟示意義。倘若僧眾在具體的美育實踐中更好地掌握文化主體自覺性和開放包容性的關係,使得「美美與共」得以在細微處落實,那麼真善美、神聖性與人間性、理想與實踐、出世與入世、方法與目的都相統一的人間佛教美育必然更具有影響力。
章太炎的人間佛教思想
章太炎本著「求真」與「致用」的原則進行佛學研究。認為佛學有總相、別相。總相是從古至今不變的真理,別相則要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有所發展。在現代社會要提倡理性的、入世的佛教,並強調以世法補佛法,以開拓傳統佛教的現代轉化。
從《人間福報》「讀報教育」探討佛教的社會教化功能
傳統佛教是以杜絕外緣為修持,以世法為障礙。但以菩薩道為核心的人間佛教卻全然以不同甚至相反的思惟,以世人眼中的障道因緣為弘法利器與助緣,帶給世人另類的思考與震撼的翻轉教育。尤其更要用這種直接面對現實生活,解決現實人生問題的方法,來完成「人」的淨化與世界的改變。這正是人間佛教的最大特性――人間性的關懷與一切有情的解脫。由於這種積極入世的修證法與求證解脫的傳統修證模式大相逕庭,故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佛教便已掀開革命的序幕,至今歷經一個世紀的爭辯與審視,可以在台灣的佛光山看到成果與印證。本文就是針對佛光山教團的菩薩道事業《人間福報》作一「功能性」探討與田調,特就目前在台灣唯一由佛教團體創辦的日報,進行弘法功能的分析調查;並以《人間福報》的校園閱讀策略人間佛教「讀報教育」為研究主題,透過《人間福報》「讀報教育」在校園的深耕執行,做成果與弘法關係之探究。從中透析出入世弘法事業,是利樂有情進趣菩薩道之善巧方變與可行方法。
無盡天涯赤子心——淺議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特質
星雲大師是當代人間佛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雖不是佛教理論研究的學者型高僧,卻堪稱獨樹一幟的佛教思想家。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特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用佛法開啟人生智慧,強調生活即佛法,做人即做佛;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遵循不變隨緣的中道原則,開展多方面的化世導俗的佛教事業;將漢傳佛教推向世界,在五大洲設立道場、組織國際佛光會,以實現佛化全球、法界圓融的最高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