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的特性,也希望未來可以繼續更多討論。 臺灣位處東亞區域的交通樞紐,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一直不停接受各種外來文化與宗教的影響,形成台灣多采多姿又獨特的社會面貌。 本次論壇研討的範圍廣袤,從跨國移動的角度,觀看從清代佛教傳入臺灣的歷史,到近年來緬甸禪修團體在台的發展,乃至近代台灣佛教向世界傳播的弘法策略與挑戰,展現了臺灣佛教活動領域之大、影響層面之廣,不僅不受限在東亞一隅,也不局限於宗教心靈的層面,如佛光山在歐洲、美洲的蓬勃精彩的弘法活動,又如慈濟人透過慈善活動踏遍世界各地,還有法鼓山對教育與學術的重視與推動等。 第二天綜合討論,由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郭朝順 主持,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玄奘.....
佛塔與經典對論 蘭卡斯特探討金剛經含義與結構
以全英文演說,在場聆聽包括佛光山大眾和叢林學院學生。 蘭卡斯特從結構層面談《金剛經》,如當機眾須菩提:「究竟誰是『須菩提』?」還有何謂「善男子善女人」?曾有日本學者提出「在佛塔禮拜者為善男子善女人」的觀點,彰顯佛塔在信仰上的意義。 所以佛教是以佛塔禮拜,還是以經典為主?以《金剛經》裡的「隨說是經」到「皆應供養,如佛塔廟」從而探究《金剛經》是以禮拜供養為主,或是以經典傳達要義為要? 蘭卡斯特引述《金剛經》所說,一個人擁有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全數布施的功德為何?但一個人能夠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四句偈,其功德和供養佛塔等同。蘭卡斯特指出,印度佛教早期並沒有留下文字記錄,但《金剛經》改變了此形式,讓文字.....
談佛教的輪迴和空性觀
某年的一天下午,我在尼泊爾珠穆朗瑪峰附近的一個夏爾巴人小村莊裡,領悟到了轉世觀念的重要性。 村子裡有一座小型的佛教寺院,裡面有我感興趣的藏文經書。當我詢問是否可以看一看收藏在佛堂裡的經文時,寺院的管理員說這些經文是為喇嘛保管的,不對外開放。我又問,是否能見見喇嘛?本以為會聽到「他正外出旅行」的回答,沒想到,那個人說:「可以。他就在那邊的那棟房子裡。」他指了指附近的一棟房子。我走過去,迎接我的是一位抱著小孩的婦女。他們都長得非常莊嚴,而且相貌十分相似。你可能猜到了,她懷裡的孩子就是喇嘛。婦女看著男孩的眼神中混合著驕傲、崇敬和悲傷,她解釋道:「這位喇嘛來到我身邊,我必須照顧他,直到他準備好再次修鍊。」她知道,孩子五六歲的時候就會被帶走,開始以喇嘛的身分生活。
星雲大師文學創作觀探析
星雲大師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並對文學创作有不少論述。從中國傳統文論的基本範疇來看,情與志的關係上興星雲大師主張二者互相交融促進;言意關係上,認為語合的表莲能力有局限性:文質關係上,更強調質,但也重視文章的形式星大師的文學創作觀中充滿生命感,一方面,作者應該有家國之念,在文章中表現對國人的生命關懷:在宗教面上,文學創作也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包含對自己的觀照和對天下一切眾生生命的關懷,將小我與大我融合星雲大師作為宗教改革的推行者,以文學創作作為弘法方式,力圖實現佛教文藝化,在這種情境下,文學創作需要做到通俗化、現代化,方能適應當下社會需求。文學是推動人間佛教發展的有效方式,而人間佛教包容的精神也為佛教文學的繁榮提供了良機。
作如是觀 抱持看法
作如是觀 抱持看法 One Shall Contemplate as Such; To uphold one's view.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 宜興大覺寺登場
自認為是服務人間的行者。他覺得人到世間應該為歡喜幸福快樂而來,不為吵鬧鬥爭而來;因此要依循佛陀慈悲喜捨、自我犧牲、為人服務的人間佛教精神來利益眾生。最後通過講述「哭婆轉為笑婆」的譬喻故事,告訴大家改變觀念對人生的利益。 開放提問時,南開大學張培鋒、武漢大學吳光正、武漢大學高文強、四川大學陳星宇、周口師範學院王彥明、南京大學程恭讓等教授紛紛把握機會,當面向大師請教在不同時期創作的理念和背景,以及作品對人間佛教的影響和發展意義。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文學創作學術研討會」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共同主辦,9月13日至14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
從歌劇「阿西斯的聖芳濟各」來談梅湘的宗教音樂
本文從梅湘「阿西斯的聖芳濟各」一齣歌劇切入論述梅湘的宗教音樂。引言從本歌劇摘錄三段歌詞扼要勾勒梅湘在本劇中所表達的宗教音樂思想,讓讀者先傾聽梅湘本人現身說法以掌握本文主旨。接著首先簡介梅湘的生平、一般宗教思想和音樂特色,並按編年體扼要羅列其較具代表性之一般和宗教音樂創作。本歌劇由梅湘本人從1975至1983前後八年親自撰詞作曲而成,不論就歌劇劇情歌詞和作曲技法而言堪稱是梅湘宗教音樂的集大成之作,就劇情歌詞中所凸顯的宗教主題和梅湘如何運用其作曲技巧試圖表達這些宗教主題在本文中有進一步的論述。藉由當代作曲大師梅湘的這一齣蘊含深遠宗教思想的歌劇,我們一則得以開拓現代宗教音樂的視野,再則也可以從宗教音樂觀點探索梅湘的音樂創作。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邀請慧屏法師、董群教授主講,覺居法師主持。 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隨順根機《法華經》善巧方便接引有道 文/人間佛教研究院提供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製作的「2022年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於8月1日播出第六堂課──《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由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以及東南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董群教授,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