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淨土念佛法門在當代臨終照顧場域的實踐 ――臨終念佛經驗的現代詮釋
「三根普被」的淨土宗念佛法門是佛教徒歷來最普遍受持的修行法門。將念佛法門歸於「易行道」的看法是原因之一,但是人們對輪迴轉世的信仰與生死解脫的關懷,則是更為重要的修行動力。在台灣安寧療護體系中,由佛教法師擔任的臨床宗教師在將佛法融入對臨終病人照顧的過程中,念佛也是主要應用的法門,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為求善終,不僅病人被引導念佛,家屬往往也加入臨終助念的行列,而形成現代華人社會臨終照顧場域,極具人間佛教實踐意義的現象。然而,臨終念佛的意義何在?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間佛教意義何在?在參照臨終病人念佛的實踐經驗下,淨土經典的相關論說又應如何進行現代意義的理解?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可以活化吾人對佛教經典的意義理解,也可以為人間佛教的當代實踐增添一筆註腳。基於以上問題背景的思考,本文嘗試從台灣安寧療護的宗教實踐中,建立一個吾人對臨終念佛經驗的現代詮釋,以此揭露臨終念佛之人間佛教意義的思想線索。具體將從以下幾個次題演繹論述:一、臨終時刻的神話處境;二、替代涅槃的淨土;三、從臨終視域發現淨土的意義;四、臨床案例的演示。最後,以臨終念佛的人間佛教意義,以及後續深入研究方向的呼籲作結。
【「後星雲時代」的星雲大師】
線上點閱 為紀念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週年,人間佛教研究院邀請知名學者撰寫「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首篇介紹人民大學何建明教授提出的大師留給世人的三個寶貴遺產。 影片點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z-roEJYpg 全文詳閱:https://lurl.cc/7i81fd 【「後星雲時代」的星雲大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以星雲大師的「助念觀」看生命關懷
本文研究佛教的「助念觀」,許多研究對於「助念」之於生者的幫助並未進行深入探討,是以本文嘗試從佛法為人所需、為人間所設出發,探討星雲大師助念觀的核心的精神。論文以星雲大師《僧事百講》為主要依據,並參照相關論著。從念佛法門切入,分析星雲大師的助念觀內涵,是全面性地從日常生活中提起正見,並及於一切眾生的「生亡兩利」功德。此外,通過人間佛教助念觀的實踐,進行其對生命關懷的觀察,得出人間佛教助念觀的積極意義。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發展的幾個核心理念
1998年,星雲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 dga’ rdo rje rin po che),感念佛光山寺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長期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
才市念佛詩的止觀解析——念佛法門的止觀次第擬構
筆者撰寫本文的主要目的,在學術方面,是想釐清淨土宗「淨念相續」、「事一心」和「理一心」在止觀道階上的明確定位問題。 它們還須在教理上進一步的辨析以及在實修上確實的驗證,才能成為定論。
宜蘭念佛會慶祝佛誕節花絮
念佛念佛,佛要怎麼念?
念佛的母親
六度念佛歌
六度念佛歌  Song of the Six Perfections and Being Mindful of the Budd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