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近600人齊聚佛光山法寶堂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首場開講 近600人齊聚佛光山法寶堂 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陀紀念館與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藏海無涯‧大藏經通俗講座」,於8月16日在佛光山法寶堂啟幕。首場邀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與佛光大學星雲大師數位人文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曾淑賢主講,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 兩位講者以「大藏經的雕版藝術:佛光藏珍——走讀金陵刻經處」為題,從中國古代雕版印刷的源起與演進,到佛教在東亞的傳播軌跡,層層揭示大藏經所承載的文化厚度與工藝之美,並以金陵刻經處為切入點,展現其在佛典.....
A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Returning to India: Observ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Fo Guang Shan New Delhi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Centre
The journey of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Humanistic Buddhism back to India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spanned from 1963 to 2008, when the Venerable Master made eight pilgrimages to India and gradually affirmed his desire to bring Buddhism back there. He and some of his monastics began to develop a preliminary plan. The second stage bega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Delhi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Centr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entre). By building a temple, initiating educational programs, setting up charitable clinics, and engaging in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Buddhism was reestablished in India.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佛光山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發佛教AI翻譯軟體
國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BAIR)與MITRA項目主持人Kurt Keutzer教授簽署合作協議。 參與合作協議簽署儀式者有佛光山北加州總住持如揚法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佛學研究中心主任Robert Sharf教授、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副研究員Sebastian Nehrdich博士、資訊組主任藍效農先生及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編輯知悅法師等10 人。 結合 MITRA(法之善友AI翻譯)的技術及其300萬餘條梵、巴、藏、漢文藏經平行文本(Parallel Corpus)、以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3萬條的藏經、《星雲大師全集》與人間佛教中英雙語語料庫,這套AI模組已能夠進行中.....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二堂課 人間佛教與AI之覺醒與共生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全球十一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共同協辦的「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十堂課」系列講座,即將迎來第二堂課「當人間佛教遇到AI--危機中的覺醒與共生」。本場講座將於4月1日晚間7點半舉行,特邀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主講、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凱與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共同探討佛教在AI時代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李利安將從社會結構變遷、自我價值重塑、人際關係變革等多個角度,深入剖析AI時代對人.....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妙用AI指令提升翻譯效率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Sebastian Nehrdich博士應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邀請,4月23日於晚間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培訓中,講解「如何應用AI提示」,共有來自7個國家地區近40位翻譯人員線上參與 佛光大辭典英譯線上培訓 妙用AI指令提升翻譯效率 【人間社 黃馨玉 高雄大樹報導】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Sebastian Nehrdich博士應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邀請,4月23日於晚間的《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培訓中,講解「如何應用AI提示」,讓譯者.....
The Buddhist Nationalism in Master Fafang’s Thought
As is well know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faced a severe national crisis due to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powers. In particular, the import of Western ideologies had a big impact on the idea of “Huaxia-centrism” (Huaxia zhongxin zhuyi 華夏中心主義), which caused Chinese intellectuals t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crisis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Chinese national-cultural identity. It was in this context that “nationalism” as a modern concep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from Europe and Japa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仏教の科学哲学性とについて唯識思想を中心として
愛的教育:緬懷豐一吟先生
老人那樣的慈悲與溫暖,又那樣的克制與低調,可能是不願給我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我將聯掛在書房裡,二十多年過去了,那份陽光與慈祥依然溫暖著我,引領我去真誠地待人接物,參與日後的志願者工作。
從四悉檀析論星雲大師的思想— 再論大乘佛教的善巧方便一系概念
本文撰寫動機乃深受程恭讓教授《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之啟發,深感整個佛法的弘傳教化,無非是「善巧方便」與「應機說法」二大原則。程恭讓教授透過諸多早期經典的重新翻譯與詮釋,爬梳出「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是更高於六度波羅蜜,乃諸佛教化眾生的最重要法門。由此點出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佛陀出世的一大因緣,所謂「開示悟入」的道理。再次印證只要能契理契機,無一不是法藥,所謂不思議解脫法門。本文不揣鄙陋地試圖再從龍樹菩薩的「四悉檀」出發,論證菩薩道的「善巧方便」,也為當代佛光山人間佛教尋找另一個可為解讀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