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之意義
從歷史上看,佛教無論在印度,還是在中國,都是和當時的人類社會的福祉相關。中國佛教自二十世紀起,太虛法師首倡「人間佛教」,至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得到發揚光 大,由中國而走向世界,都是為了「在不同的時空因緣裏,秉持佛陀重視現生、示教利喜的本懷,弘揚人間佛教,開創佛光淨土。」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座談會基調講演 闡明佛光宗學之十大貢獻
青年學術研討會閉幕 學術研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消息來源 測試出版品 人間佛教 結集人間佛教十大貢獻,開創佛光學現在與未來的鉅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5月10日正式發布和舉行座談會基調講演。晚間於雲來集,與會學者探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思想脈絡與貢獻,也肯定此套書展現佛光弟子集體創作力量,衷心表達人間佛教法脈能如燈火相續而不滅的期盼。 基調講演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擔任主持人,發表學者依序為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與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
「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
在中國佛教史上,「大乘」概念的內涵並不是一開始就確定下來的,而是有一個嬗變的過程。在整個南北朝時期,「大小兼學」的現象很普遍,到南北朝的後期和隋代,「捨小入大」才成為風尚,這意味著佛教界「大乘」意識得到強化。儘管如此,隋唐以後的佛教界並沒有將大乘和小乘對立起來,而是通過判教理論,力圖超越大、小乘的對立,建立所謂「一乘」的佛教思想體系。星雲大師所提倡的的人間佛教同樣提倡超越大、小乘的區隔,提倡「五乘佛法」的融和。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是中國佛教大、小乘相容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從四聖諦到四弘誓願──論大小乘佛教融和的開展
佛陀證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滅、道」,由苦、集、滅、道而展開廣大無邊的佛法。然而這只是佛陀就真理的本體而設定的義理層次,經過了世間的實踐,就發展成為「四弘誓願」:所謂苦諦,因為眾生多苦,所以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所謂集諦,因為苦由業集,所以發願「煩惱無盡誓願斷」; 所謂道諦,為令眾生向道,所以發願「法門無量誓願學」; 所謂滅諦,為使眾生證果,所以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
「大乘」觀念的嬗變與人間佛教的圓融特質
大乘佛教,一般認為是隨著《般若經》等大乘經典的出現而興起的思潮,時間在公元前後。在古代印度,大乘與被貶為小乘的阿毗達磨佛教之間,在教義面上雖然界限分明,但在教團生活中,信奉和研習大乘經論者,同樣信奉原始佛教以來的佛教戒律,與部派佛教信奉者一起生活,並不存在獨立的大乘佛教僧團。
人間佛教與東亞大乘佛教的現代化轉型
以佛光山人間佛教運動為代表的的人間佛教理念和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使得大乘佛教這一古老的思想體系和實踐體系不僅在現代性衝擊面前屹立不倒,而且如老樹發新芽,為當代社會貢獻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和正面的社會效應。
初期大乘經典的涅槃思想——般若經的涅槃觀念
本文透過《道行般若》經以了解初期大乘佛教的精神和涅槃觀念. 分三項說明:首言支婁迦讖的《道行經》,是最早的八千頌型的般若經,故初期大乘經典的涅槃觀,須透過此經來了解. 第二認為理解此經要從代表大乘主體精神的菩薩行,及代表大乘智慧的般若波羅密二觀念著手,並分別對二名詞加以釋義. 其次,以《心經》說明般若波羅密多所具的雙層意思,再舉《道行般若》的原文見此二名稱的涵義。 第三段摘述《道行般若》經文六則,並一一加以分析比較; 最後總結初期大乘經典的涅槃觀是要不從相,色,聲,味等諸境取著,它是一無所得,無所有的空義大乘涅槃,此也叫做「菩薩的涅槃」。
從四聖諦到四弘誓願──論大小乘佛教融和的開展
佛陀證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滅、道」,由苦、集、滅、道而展開廣大無邊的佛法。然而這只是佛陀就真理的本體而設定的義理層次,經過了世間的實踐,就發展成為「四弘誓願」: 所謂苦諦,因為眾生多苦,所以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所謂集諦,因為苦由業集,所以發願「煩惱無盡誓願斷」; 所謂道諦,為令眾生向道,所以發願「法門無量誓願學」; 所謂滅諦,為使眾生證果,所以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閉幕 學術研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閉幕 學術研究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人間社 景晶 江蘇宜興報導】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11月17日於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綜合座談和閉幕式,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妙士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大覺寺雲湖書院教務長妙憫法師,以及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張文良、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長李四龍、西北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王雪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夏德美出席閉幕典禮。來自海內外20多所高校29名青年學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共60餘人亦共同與會。 綜合座談環節,山.....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開幕
者的研究前沿,自己受益良多。同時讚歎主辦單位多年堅持舉辦青年學術研討會過程中付出的人力、物力與心力的辛苦,希望大家積極進步,共同成長。 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提及,星雲大師最重視的是青年,青年是國家的棟樑和未來,是傳統的繼承者和未來的開創者。大師在建設大覺寺時就曾提及,大覺寺不僅是一間寺廟,同時也承載了教化的功能,因此大覺寺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妙士法師希望青年學者能在大覺寺的空間中發掘大師的人間佛教性格以及他對人間佛教的實踐,並鼓勵參加青年學術研討會的同學,能夠在佛光祖庭放鬆心情,寫好論文。 由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鑑真圖書館協辦,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擔任學術協作的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