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佛陀,共787筆結果:
星雲大師對儒家孝親觀的繼承和超越
孝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儒家和佛教爭論的焦點。星雲大師是20 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的主要人物,他為人間佛教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他的人間佛教孝親觀深具現實關懷,回歸佛陀本懷,對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世俗之孝進行了創新性的吸收與改造,並融入了佛教的思想體系中出世的特點。這一做法既增強了佛教思想的入世性,又提升了儒家思想的深度與廣度,創造了出世和入世相平衡的人間佛教孝親觀,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publications/f002f493-b829-11ef-bea1-c9de5a43d6bf/
春江水暖鴨先知
/periodicals/451f5f8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華嚴經入門》第六講:無盡光
《華嚴經》的第二幕以「普光法堂」為舞台,此法堂與前一幕的舞台「寂滅道場」之間有何關係,經典並未說明,第二幕開場之際,佛陀就已落坐於「普光法堂」的蓮花藏說法座之上。「普光法堂」究竟位於何處,對後世的研究者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疑問。眾說紛紜中,中國唐代的法藏所記載的傳說最有意思。根據他的說法,「普光法堂」位於阿恃多伐底河畔,在釋尊正覺的地點,即《華嚴經》「寂滅道場」的東南方三里之處,由龍王們所建造。從這個傳說來推測,「普光法堂」的原型,或許是菩提伽耶附近的河岸上曾經存在過的建築。無論如何,《華嚴經》的編纂.製作者們將「普光法堂」設定為覺悟的佛陀最初開示教法的場所,暗示佛陀從正覺座上起身,展開教化度眾活動的安排,確實非常巧妙。
/periodicals/1b8050a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蘆菔生兒芥有孫
/periodicals/1f82a8ba-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兒戲
/periodicals/4a4f630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