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日本的弘法實踐研究 ─以「本土化」為核心
自兩漢之際佛教由中國經百濟進入日本,中日佛教便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作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佛光山與日本的淵源由來已久,早在1963 年星雲大師參加訪問團展開對日本、新加坡等國考察的旅行,就與日本佛教界結下了深刻法誼。1993 年,佛光山在日設立第一處道場東京別院,至此,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日本的弘化之路已經走過30 年的沐風櫛雨,取得了斐然的弘法果實。 星雲大師提倡用「本土化」來弘揚人間佛教之精神,佛光山在日本的本土化弘法實踐便是「自覺行佛」的良好範例。本文從人間佛教與日本的前緣開始,對佛光山的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與日本佛教界的交流進行整理,從本土化的四個核心要點「語言本土化、風俗本土化、習慣本土化、教育本土化」出發,分方面探討佛光山人間佛教在日本的弘法實踐,研究其將人間佛教理念融入當地社會的多種方式。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分享在社會與政治動盪中,如何應用佛教的慈悲與包容來應對當前的挑戰。參與者主要為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的師生,包括Marcus Bingenheimer教授、Douglas Duckworth教授,以及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斯里蘭卡等地的研究生。另也吸引了幾位其他系所的學生前來聆聽,而出席的佛光山代表包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紐約道場當家有霖法師、新澤西州道場當家滿普法師、休士頓道場覺法法師、國際佛光會紐約協會會長陳澄慧等人出席,共計50人。 「慈悲與包容不僅是個人修行的核心,也能為社會問題提供解決之道。」講座的前四十五分鐘,妙光法師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政治觀為主軸,闡述佛.....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京大學哲學系楊維中教授發表〈吉藏對《勝鬘經》對於如來藏思想的創造性詮釋〉,楊教授一方面探討吉藏在詮釋如來藏觀點方面的獨特貢獻,另一方面檢視學界對如來藏的相關看法,指出古代大德的思想是融通和會的。接著,中國計量大學稂荻博士在〈華嚴宗經論的漢譯佛典引證〉中,以法藏《妄盡還源觀》為核心,分析此著作中援引其他經典的相關問題。最後,高雄大學蕭愛蓉博士發表〈從唐君毅對「因門六義」之詮解論心靈九境論的因果義〉,她探討當代新儒家學者唐君毅先生在解釋和運用法藏的「因門六義」時的哲學思路,由此揭示唐君毅先生與牟宗三先生在詮解華嚴教說方面的差異。第二場發表的研究,進一步理解吉藏、法藏等歷代佛教大師在如來藏思想、華嚴.....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王曉莉、郭佳 江蘇宜興報導】 第九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11月15日於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行開幕式,並同步舉辦主題演說「多元交往與多重維度:人間佛教的當代走向」,由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主持,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張文良、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李四龍、西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雪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夏德美參加與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及海內外30餘位碩博研究生與線上100多位聽眾出席與會。 張文良分享人間佛教研究的方法論,從樹立學術志向、人間佛教的問題意識和人間佛教研究方法論三面向展開。他認為學術研究要樹立堅定的學術志向,哪怕暫時遇到困難,也要.....
暢談觀音藝術造像人間化的發展與演變
是觀音的化身,兩者也同樣是女性神,對民眾的生活皆產生很大的影響。 觀音信仰的原型 如常法師表示,觀音信仰源於印度南端,在佛教海線絲路裡,有很多地區信仰觀音,如斯里蘭卡、印尼、緬甸、寮國、泰國,以及整個中國到韓國、日本等,「所以觀音信仰有個特徵,就是對航海者十分重要。」 南印度人視觀音菩薩為海上守護神,因此「稱名救難」的觀音信仰成為古代印度觀音信仰的起點,觀音救難信仰從救海難開始,演變到救一切難,最終以〈普門品〉為總結,形成一個完整的觀音救難信仰體系。 十二世紀後印度佛法滅亡,南印度普陀洛伽山的觀音道場也消失,流傳到中國後,觀音的形象便逐漸中國化、本土化,最終演變成以浙江普陀山的觀音為信仰代表,.....
川大《全集》論壇 研議人間佛教與社會人生
進行復興運動,到現代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發展。從《高僧傳》史料中,發現很少有僧人能將佛教推向社會,關注社會人生,而星雲大師在台灣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實踐,並成功將人間佛教推向世界五大洲。《全集》是研究中國現代佛教發展史最重要的資料,其中社會活動、宗教活動、社會交往的記錄和編撰,是21世紀研究佛教的重要文獻。 李利安從文化史的角度,梳理宗教與文化的關係變化,指出,在科技發展後現代的背景下,宗教填補科技與理性的冷漠,得以滿足人類的細膩情感需求。他將《全集》匯歸為三個重要跨領域,跨越宗教的界限,進入人生各個領域;跨越政教關係,受到國家社會的肯定和接受;跨越僧俗的領域,佛教不再神秘,走入每一個人的生活.....
人間淨土藍圖《維摩經》國際研討會 讓漢傳佛教走出去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和「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等典故,和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三好」、「四給」、「五和」理念,以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乘佛教精神,可以密切呼應。 心保和尚指出,佛教東傳2千年,對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和生活影響深遠;會議以《維摩經》為探討主題,可以成功讓漢傳佛教走出去。尤其維摩詰以在家居士身分修持、弘揚佛法,接引許多學佛人,讓佛法真理落實於生活,堪為在家居士典範。 「《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是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成立後,推出的第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謝大寧表示,就國際化程度而論,漢傳佛教明顯不如印度和藏傳佛教,因此佛教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讓.....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 「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 圓桌論壇 區專家學者、宗教人士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聯合舉辦「人間佛教的生命書寫與家國關懷」圓桌論壇,提供討論平臺,以期促進不同地區專家學者及宗教人士的對話交流,推進當代人間佛教之深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程恭讓細說星雲大師貢獻 善巧方便弘傳人間佛教
。他分享在大陸發表「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論文時,他的學生拜讀後,除了讚嘆教授的好文章,對於大師的氣度、胸懷、奉獻超乎其想像,深覺世間上有位智慧與慈悲的弘法者存在而歡欣不已,此文值得精讀細讀,也是中國佛教的希望。從年輕學生的真誠表達中,令程恭讓直觀讀懂其心,認同他所撰述的文章。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幽默風趣的程教授解釋,藉由認識與理解而撰寫「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認為大師一生都在建構理論實踐,如今更將人間佛教的體相用融和,「佛說的、人要的」是教體;「淨化的、善美的」是教用;至於大師的種種觀念、理論的說明,以及對人間佛教理念藍圖的規畫是教相。 圖說:南京大學教授程恭讓在傳燈樓大會.....
人間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 香江盛大展開
展及培育佛教人才。沈校長於今年4月在佛光山與大師簽署「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第三期合作協議」,在陳教授統籌下,舉辦佛教學術論壇及多場講座。 當時沈校長與大師重會,再次理解大師教導的做人及出世道理,肯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份,能為香港社會帶來和諧。沈校長表示,宗教給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無論任何時代或環境,宗教都是教育重要的一環,「佛教的寬容有助社會變得更和諧,佛教學術研究和教育,對大學生及年輕人都有幫助。」 「在科學進步的年代,沒有手機不知怎樣活下去!」李綽芬笑談現代生活的境況,指出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人類文明的進程,21世紀科學進步、物質豐富,但是人的貪瞋癡也與時並進,人類未來的發展堪虞,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