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觀音信仰論壇現場大眾合影 人間社記者 丹齡 高雄報導 觀音信仰論壇線上、線下同步舉行。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佛陀紀念館,叢林學院,觀音信仰 主講人心保和尚(圖左),主持人妙凡法師(圖右)。 主講人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現場與會大眾 有法可依 首場觀音信仰論壇登場 【人間社記者丹齡高雄報導】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光山佛.....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教授主講「當彌勒遇到彌陀」淨土論壇,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彌勒淨土的殊勝莊嚴 需要眾人成就 人間社記者 周子嘉 高雄大樹報導 「當彌勒遇到彌陀」 淨土論壇啟發淨土信仰真義 極樂世界是「入學」門檻 非菩提心不可 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佛光山叢林學院承辦的淨土思想論壇「當彌勒遇到彌陀」,4月29日在東禪樓舉行,由專研彌勒信仰的四川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王雪梅教授、專於彌陀淨土的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主講,在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覺培法師主持,精彩的問答之間,引領現場近250位大眾契入彌陀淨土和彌勒淨土的莊嚴及其信仰真義。 圖說:佛光山叢.....
【觀音論壇】「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
第二場論壇 影片 【觀音論壇】「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 相關連結 主 題: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 日 期:10月8日(六)下午2:00-3:30 主講人: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陳玉女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 主持人:妙光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 時 間:14:00-15:30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TtB6xi5X6XU 同步直播 藏經樓法寶堂,Zoom及Youtube線上播出 第一場.....
對全體佛教文化知識與信仰的整合
信任
師父的信任與包容
「無我」才能「有我」—星雲大師責任倫理思想研究
在當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呈現出碎片化特徵,傳統的道德生命意義被解構了。同時,個人從各種共同體中脫離出來,自我成為生活世界的中心, 須為自己的生命意義承擔起責任。因此,關於責任的倫理就能作為道德生命意義重建的基點,中華優秀傳統則能為這一重建重任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而作為佛教現代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其責任思想與實踐,不僅呈現自利出世和利他入世的責任倫理特徵,而且在實際實踐過程中以責任共同體的形式分享責任並形成責任紐帶。人們既可以在人間佛教的責任實踐中增進德性,又能在德性提升中體悟「無我」,在「無我」中展現「自我」,從而在人間超越出有限的生命意義。
佛心企業 移地教學的自覺式管理文化
立明集團總裁劉招明賢伉儷,談「從商之道與人間佛教的共融」,分享夫妻共創事業經營之道。談到自身成功的經驗是秉持著做生意與做人一樣的道理,要有情有義對待客戶,並以廣結善緣的心胸與對手相同時時奉行佛光山四給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法則,才能使企業的經營,邁向開闊的目標。 最後,妙凡院長總結,從商之道也是為人處世,做生意不只是賺錢,更重要的是賺一份善緣與歡喜。從做生意到做朋友,商場間也要有情有義,因為慈悲沒有敵人,最後連競爭對手都變朋友。劉招明夫婦是佛心企業家的典範,也是人間佛教的管理學成功案例。 佛法談的本就是心的管理,只要能掌握自己的心,就能掌握好周圍的變化,並帶動改變這個.....
「社會理性」—佛教研究的新視角—從馬克斯‧韋伯的誤解說起
宗教理性化的概念,作為馬克斯•韋伯理想類型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韋伯宗教社會學體系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主要是強調信仰的普遍性和信仰實踐的制度化,主張信仰的除魅,主張宗教信仰的社會實踐形式,並非某些特定個人的精神優越和信仰特權,而應當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無論何人都能夠基於信仰及其實踐方式,得以進入現實社會、日常生活。它的基本內涵,就是要求在信仰體系面前一視同仁,不分貴賤地共同覺悟。 佛教之相較於基督教,無論在信仰的選擇層面,還是在崇拜體系的構成方面,都存有很大的差異。可是,就宗教社會學的基本學術宗旨而言,它關懷的往往不是信仰以及信仰什麼的問題,而是一種信仰體系能夠對現實社會發生何種影響的問題,一種宗教信仰在現實社會中的實踐路徑及其結果問題。 本文試析佛教的理性化問題,並不源自於西方基督教現象,而是中國人如何處理國家與個人信仰、社會與宗教構成、佛教信仰如何能夠進行社會實踐等現代性問題,而不局限於個人冥想、私人修持、覺悟自證。同時,這也關係到當代中國佛教研究的方法論,是關涉到中國人間佛教的社會實踐及其模式的重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