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關懷社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彰顯佛教「以人為本」的本質。星雲大師對人間佛的定義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是「入世重於出世;大眾重於個人;度生重於度死;生活重於生死」。人間佛教在生活中要「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目標是「實現人間的和平、幸福和繁榮。」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帶動當今佛教的發展,蔚為指標。 《法華經》記載佛陀出世在世間,「一大事因緣」是為了讓眾生能夠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是佛陀救渡眾生的大慈悲心。《法華經》提倡比丘和菩薩教團融合,授記一切眾生皆本具佛性,闡發契理、契機的教義,最佳詮釋了人間佛教「傳統為本,現代為用」,再現佛教對人心之淨化的緣由。 永本法師從學術考究,.....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以「人間佛教的三部曲」為題,說明星雲大師闡釋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其實是針對人生「苦」的本質提出解方,強調「緣起之苦」雖然難以消除,但「無明之苦」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淨化與轉化,此即人間佛教重視「佛法生活化」的終極關懷。此外,大師推動僧團制度化、提升信眾參與,皆意在昇華人心道德,「心提升了,娑婆世界也變好了」。 李四龍教授則指出,星雲大師帶領佛光山僧團成功結合傳統佛教與現代社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正是此實踐歷程的全面且精要的呈現。他分析,全書上冊聚焦理念建構,中冊論述實踐基石,下冊則回歸於生活修行的落實,展現高度的系統性與整體性。 陳玉女教授以圖像結構清晰地剖析本書十大章節,涵蓋主體、.....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
感念從政一直奉行大師倡行的「五和」,不僅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也導入社會、族群、兩岸,乃至於世界。他勉勵大眾要奉行大師的精神並實踐才能讓智慧內化。 楊朝祥表示,星雲大師的智慧是留給世人的瑰寶,勉大眾從佛法生活化中去學禪行佛。林聰明分享「人間佛教」的深化更助於社會和諧相融。高俊雄和陳玉女同聲勉勵大眾閱讀此套書,讓大師的智慧內化為自我的智慧。萬金川勉大眾從書中學習大師的精神和慈悲。 這部歷時2年編纂而成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3冊,由心保和尚、慈惠法師、慈容法師、陳其邁、楊朝祥及諸位護持大德共同揭開絨布彩帶,正式宣告中文紙本、電子書同步出版,並預告英文及日文版也即將問市,要讓全世界的人可以透過.....
憶師恩—佛法生活化
星雲大師「行佛」思想研究
「行佛」論是星雲大師修行觀的核心觀點和重要容。「行佛」思想的形成經歷了萌芽、發展和提煉三個階段,是星雲大師關於人間佛教事業的重要理論總結。「行佛」強調行佛所行、實行佛事,揭櫫了實踐、入世、自覺、普濟的人間佛教要義,折射了星雲大師思想的整體傾向和當代人間佛教的精神主旨,是當代人間佛教運動中關於修行和解脫理論的全新表述。從整個佛教思想史來看,「行佛」思想是循著佛教中國化、禪宗生活化以及現代佛教世俗化的内在線索進一步發展而來的,是對傳統佛教修行觀的發展和創新。在現代化語境中,如何實現神聖與世俗的平衡和融合,如何推進古老的佛教在修行實踐上與現代世界更為緊密地合,星雲大師的「行佛」思想提供了典範性的解決方案。從全球宗教世俗化運動的大背景來看,「行佛」思想是現代宗教世俗化浪潮在中國佛教的理論共振,為世界宗教修行實踐的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模式」。從這些意義上來說,「行佛」論是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理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佛法與生活――星雲大師「佛法生活化」 與「生活佛法化」片論
二十世紀人間佛教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生活化」,其宗旨是關注生活,投身生活,提升生活,淨化生活,以佛教的智慧促進社會生活的改善。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和活動極大地推進了人間佛教的「生活化」,大師在他的演講中也多次論述佛法與生活的關係,講「人間與生活」、「佛教的生活學」乃至「生活佛教」,深入地闡發了佛教的生活智慧,本文在對人間佛教的「生活化」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星雲大師的佛法與生活思想。
星雲大師「行佛」思想研究
「行佛」論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修行觀的重要核心觀點。「行佛」強調行佛所行、實行佛事,揭櫫了實踐、入世、自覺、普濟的人間佛教要義,折射了星雲大師思想的整體傾向和當代人間佛教的精神主旨,是當代人間佛教運動中關於修行和解脫理論的重要表述。從整個佛教思想史來看,「行佛」思想是循著佛教中國化、禪宗生活化以及佛教人間化的內在線索進一步發展而來的,是對傳統佛教修行觀的發展和創新。在現代性語境中,如何實現神聖與世俗的平衡和融合,如何推進傳統宗教在修行實踐上與現代世界更為緊密的契合,星雲大師的「行佛」論提供了典範性的解決方案。
【邂逅佛教】:前言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Dr. Lewis R. Lancaster),於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為佛光山美國西來大學宗教系線上授課至今,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一窺佛教堂奧。為令更多有緣人同霑法益,本院獲教授同意授權,為其授課內容進行中文翻譯,並於《人間佛教》學報‧藝文以專欄連載,中英文同步刊登。教授特撰前言,為本專欄開啟序幕。
即用顯體,空有相即:星雲模式的哲學探析
人間佛教實踐的星雲模式,最大特點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佛教生活化,二是佛教現代化。生活化讓佛教真正從鬼神的、天神佛教中脫離出來,真正落實到現實社會與普通人生的方方面面;現代化則充分體現佛教的時代性和發展性。星雲模式成功的奧秘即在於他通過佛教生活化和現代化的方式,以「即用顯體」的邏輯實現了佛教性與人間性之間的高度融合,實現這種高度融合的哲學基礎即是「空有相即」。同時,對這兩大邏輯的認識與把握,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人間佛教發展的未來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