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佛教社會」與「德化政治」——以星雲大師的佛教社會思想為中心
本文依據星雲大師有關人間佛教社會思想的核心論述,集中討論以佛光山人間佛教模式為基礎的發展宗旨與核心理念,集中展現星雲大師有關佛教社會、德化政治的基本理念,為人間佛教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遠景藍圖,乃至建構一個圍繞著佛教社會、德化政治為核心價值理念的、全新的人間佛教理論體系。
文化的中國,政治的台灣
「佛教社會」與「德化政治」——以星雲大師的佛教社會思想為中心
星雲大師指出:「關於中國佛教未來要走上復興的路途,必須要積極走入人間,回歸佛陀的本懷,熱心造福社會……」,因為,「佛教的僧團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在這個社會當中,人間佛教是其基本原則。所以,「佛陀認為一個國家政治結構的建立原則,首要條件是『數相集會,講議正事』(《中阿含經》)。佛陀留給眾生一個最可貴的僧團制度,主要是因為在僧團裡,凡事都是由多人會議決定,不會獨斷獨行,這就是民主的精神」。
人間佛教在未來兩岸文化認同與國際地緣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臨濟義玄與星雲大師之中國禪宗理念在其當代社會的應用
臨濟義玄(?-866)與佛光山星雲大師(1927-)的年代雖然相隔逾千年,但他們在社會裡,同樣創新地應用禪宗教義幫助發掘人的良善本性,並為當前的生存境況創造超越的價值。二位宗教領袖不僅在迫害中倖存,也將自己的信仰推向了更高的境界。本文研究二位大師將禪宗教義落實在他們所處時代的困境和因緣條件的歷程,尤其著重在回顧義玄、星雲大師如何運用前輩的教誨,改善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並以大家聽得懂的語言,融合現實生活與信仰。
藏傳佛教在元代政治中的作用和影響
中西宗教改革之比較—從路德到加爾文與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
發生在歐洲的宗教改革,是一場大規模的精神革命和社會革命,西方現代性的自由思想、民族國家、民主政治、經濟倫理、科學理性精神和理性主義哲學等方面,皆有賴於其孕育和培植。而中國的佛教改革,肇始於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運動,在台灣亦方興未艾,成果卓著,重建佛教之信仰,扭轉明清以來佛教邊緣化之頹勢。而路德與太虛大師皆以理論見長,加爾文與星雲大師則都以非凡的實幹家聞名,且如果把這兩場宗教改革放在一個現代化的視域中,相較於各自的傳統宗教,考察它們如何做出創造性的闡發;教義強調的側重點不同之處;有哪些形式上的不同,發現它們相通之處頗多,足可玩味。
【人間佛教在未來兩岸文化認同與國際地緣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兩岸的文化認同與佛教為來發展的使命。 影片點閱:https://youtu.be/3-gcFjlHc1o 全文詳閱:https://lurl.cc/CyQE6I 【人間佛教在未來兩岸文化認同與國際地緣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佛教與近代中國」學術論壇
關之議題,具有前沿學術成果之開展,無論在問題意識、理論觀點、研究方法、文獻搜集與整理等方面的創新,皆所歡迎。 「佛教與近代中國」學術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宗教高等研究院、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與宗教研究所
承辦單位: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論壇 西安西北大學召開
代中國佛教的發展方向,改革開放以來,趙樸初等佛教界領袖人物不斷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至今在大陸已經獲得顯著的成效。人間佛教作為佛教的一種新姿態,繼承傳統佛教的底蘊,並與現代社會接軌,在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不但符合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而且符合國家關於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國策,也與中央關於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這一基本精神相吻合,所以是符合時勢的選擇,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教授在論壇開幕式上說:「佛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及佛教文化,研究和復興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