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於當代領導學應用的探索研究
任何團體的成功運作,創造超凡的績效,有賴優越的領導。卓越領導者不只行使專業領導職能,更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興起於西方社會的「僕人式領導」或「修道院領導」對這種意義給出具體詮釋與實用經驗。華人社會深受佛教文化影響,佛教教義可作為養成優良品格的觀念系統。漢傳佛教傳統曾經衍變為過度消極避世的傾向,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革除傳統佛教的流弊,提議要在入世參與當中涵養大乘佛教的菩薩人格,使佛陀教說能與社會人群的各個面向密切接合。人間佛教的入世轉向,使佛法得以成為培養卓越領導特質的思想資源與實踐架構。星雲大師教導管理者須先治理自己內心,克服驕傲、嫉妒、貪念,抱持謙卑、隨喜、無私的態度,使他人心悅誠服。此外,還應涵養樂在服務、尊重他人、見和同解、尊重法治、付出慈愛、諮詢智者、勇於負責、信任屬下,及其他優良品德。人間佛教的德性修學不屬於佛教的專利,適用於全體人類,可幫助社會各階層管理者在專業領導職能之上發揮「完整」的領導力,帶動團隊順利完成共同使命。
滿口好話給人鼓勵
滿口好話給人鼓勵 Encourage others by speaking a mouthful of good words
禮敬諸佛 人格尊重
禮敬諸佛 人格尊重 Pay Homage to All Buddhas; Respect all beings.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國,成為仁政的典範。 在進入提問環節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專員知悅法師透過一則道場大寮義工的小故事,描繪每個人因成長背景不同而無法擁有相同觀點的現實。他指出,唯有保持開放心態,透過和平對話去尊重、理解、接納彼此的觀點,才能促進真正、長久的和諧。 在提問環節中,研究生們積極發問,討論的焦點圍繞如何應對當前社會的不公現象,以及人文教育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價值與貢獻。妙光法師引用甘地以仁慈和非暴力推動社會變革的實例,鼓勵大家即使面對艱難,也應堅持為和平發聲。知悅法師則表示,雖然社會矛盾無法完全消除,但我們可以在正確知見的指引下,透過每一個小小的行動,如投票、與他人對話或提升社會意識等,從個人.....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面對環境的不友善和內心恐懼,過程中多次想對欺負者惡言相向,然而星雲大師講述的「一半一半的世界」讓她學會忍耐,提醒她要保持平和,乃至用創意的方式克服外界給予的挑戰。經過一次次的堅持,最終獲得同學的接納與尊重。妙光法師表示,慈悲不僅是一種情感或態度,更是個人主動選擇的行為。她很感念自己忠於自己回應困難方式的選擇,另也引喻《法華經》的「火焰化紅蓮」,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培養慈悲與智慧,時時以正念轉化瞋怒與惡念。 即時行動是關鍵 自他同體 妙光法師進一步分享,近期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的教導中學習到慈悲的內在意涵:唯有真正體認老病死等痛苦是人類的共同處境,才能生起深刻的同理心。慈悲正.....
佛典翻譯數位化 佛光山展現人文底蘊
ancaster)之邀,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妙光法師、國際中心有在法師出席會議,並於16日發表論文,分享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前導下,佛光山如何透過集體創作,尊重以人為本的訴求,致力推展佛典翻譯和數位化。 這次大會主題為「區域性與數位人文」,主張數位人文的應用發展,是借助數位科技來進行深入的人文研究,在發展科技與電腦的同時,不能忽略「人」的需求。 妙光法師發表〈現代佛典譯場的建構與科技應用〉指出,《佛光大辭典》英譯團隊分布世界各地,透過科技網路平台連結,建構團隊的向心力,展現星雲大師集體創作的精神。他說,科技的運用,讓現代翻譯工作有別於傳統,過去全靠人.....
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專題討論當代人間佛教
法師綜合地介紹佛光山後,指出當代弘法,除了透過社會參與、慈善、文化交流與價值融和等不同渠道弘揚佛教外,更應推動佛教本土化。對於文化適應與進一步交流,妙光法師也提出了努力方向,例如:把本土社會視如己家、尊重每個人的自由意志、舉行開放及正面的對談等。而佛光山為了迎向未來,也在思考下一代因為思維與信仰模式改變,會面臨的種種挑戰。 覺謙法師分享了與沃佛‧勞瑞爾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Janet Mclellan 教授共同研究的成果,並介紹研究內容為佛光山在大多倫多地區本土化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面向。他強調,「華裔信徒」並非單一身份,而是包括種族、文化的多元因素。各族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