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見識元宇宙
四面八方 虛空宇宙
四面八方 虛空宇宙 In All Directions; The vast emptiness of the universe.
同體與共生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每一次說法,從不以一地、一國、一時、一眾,為當機對象。說到地方,總是三千大千無量華藏世界;說到眾生,就是十方法界等恆河沙數無邊眾生;說到時間,則是三大阿僧祇劫。佛教講因緣,認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眾生都是因緣和合、一體不二。虛空中的日月星辰,不分明暗,互相輝映;大地上的山嶽丘壑,不論高低,彼此連綿;宇宙間的奇珍異獸,不管異同,相輔相成。因此,這個宇宙本來就是「同體與共生」的圓滿世界! 「同體」,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人身,雖有眼、耳、鼻、舌、手、足等諸根的差異,卻也同為身體的一部分;地球雖然有各種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卻是共同仰賴地球而生存;眾生雖然有男女、老少、強弱、智愚等不同的分別,卻同為眾緣和合的生命體。世間相狀雖有千差萬別,但是清淨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
《華嚴經》圓融思想的實踐 善用其心
處九會」的不同說法。內容在宣說菩薩的修行過程,可以從「次第行布」及「圓融相攝」兩個角度理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及「淨行的價值:如何善用其心」等,都是本經的重要內容。 邱教授指出,佛法以「圓」來說明宇宙人生,理要圓,事要圓,理事皆圓,事事皆圓,這也就是《華嚴經》所倡明的四法界。星雲大師對《華嚴經》圓融思想闡釋有:「理事無礙就是人間佛教」、「圓融無礙就是圓滿人生」、「為人處事的準則,要做到處事圓融」。又引用《迷悟之間・養量》:「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麼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虛空一樣的廣大。」顯現星雲大師為人處世的圓融智慧。 如常法師以〈華嚴經變相圖〉來解說「.....
宇宙的冥想
自然與生命
「自然」是世間的實況,像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轉、眾生老病死生的輪迴、心念生住異滅的遷流、物質成住壞空的變化,不都很自然嗎?世間事合乎自然,就有生命;合乎自然,就有成長;合乎自然,就能形成;合乎自然,就有善美。 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宇宙的真理,即所謂的「緣起性空」,實際上,就是宇宙間「自然」的法則。所謂自然,就是人心,就是真理,就是天命,就是宇宙的綱常。翻開中外史籍,歷代的帝王,順乎天命人心者昌,逆於天命人心者亡,他們的興衰與自然法則關係密切。吾人的生活也要合乎自然,才能幸福美滿。大家不妨自問:「在金錢的運用上,我能合乎自然,量入為出嗎?在感情的交流上,我能合乎自然,平衡來往嗎?在語言的溝通上,我能合乎自然,顧念對方的需求嗎?在做事的態度上,我能合乎自然,不違事理的原則嗎?」此外,現代人對保育生態、自由民主等方面也都提倡自然。
華嚴大意
《華嚴經》真如自性的思想,非常契合我們中國人的根性,法界緣起觀展現了宇宙萬有互相關連、互相影響、互相包容的思想境界,豐富擴大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內涵,影響了中國佛教的發展。
宇宙都是您的法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