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修行,共349筆結果:
中,大師始終強調「契 理契機」──既要符合佛法的傳統源流,又須契應現代人的根機, 令人樂於接受。他以「隨緣不變」的原則,運用各種善巧方便,引 導眾生回歸自心──從依賴他力救助,到自我承擔,在生活修行中 體會自性般若風光;從追求他方淨土,到回歸現實人生,建設淨土 在人間;從重視個人解脫,到體悟生命同體共生,進而發心發願實 踐菩薩道。正因人間佛教契合佛法真理,亦契合時代與眾生根機, 故能弘布全球五大洲,成為人間所需的佛法。 大師以無盡的悲願與智慧,推動佛陀本懷之人間佛教,綜攝如 來正法,貫通古今,融通理事,開創佛法契理契機、惠澤群生的嶄 新格局。其思想宏闊精微,不僅奠定佛教在人.....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40-41.pdf
,這正是世人所需的佛教──一種能 引導人心向善、啟迪智慧的教法。 佛陀尚為王子時,目睹印度社會森嚴的階級制度,見到人們與 生帶來的痛苦,尤其在「遊歷四城門」後,親見生老病死之無常, 遂立志出家修行,以求解脫之道。歷經種種苦行,終於在菩提樹下 證悟「緣起性空」與「佛性平等」的真理,獲得究竟解脫安樂之 道。 佛陀之偉大,不僅在於其證悟,更在於無私的慈悲。他將所悟 的真理平等宣說;為度群迷,不辭辛勞,踏遍恆河兩岸,廣行教 化。正如《法華經》所言,佛陀降生人間,乃為「示教利喜」,令 序二 慈惠法師/佛光山開山寮特助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上)42 眾生離苦得樂,悟入佛之.....
/export/sites/fgsihb/news-event/downloads/events/42-44.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