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現代人的精神困境與星雲大師的 《治心百法》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讀後
傳燈無盡─星雲大師開創人間佛教實踐新紀元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新書發布座談會 人間佛教傳燈萬方
暨10日晚間座談會基調講演之後,隔日(11日)接著舉行四場論壇和一場綜合座談暨閉幕式,四場論壇分成論壇A、論壇B同時進行。分論壇1A場次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主持,發表人有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人文學院院長呂凱文、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暨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何建明線上發表。 首先由呂凱文教授發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之學術詮釋與省思〉,強調此作品不但可作為宗教現代化、全球化、社會化及跨文化文明互鑒等相關議題的核心文獻,更為上述這些領域的實際落實提供文獻上的印證。在現代社會逐漸面臨宗教邊緣化與碎.....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 弘揚佛教十大貢獻照耀人間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高雄市長陳其邁、佛光山三好體育協會會長劉招明、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信徒總代表趙辜懷箴、佛光山榮譽功德主暨幸夫愛兒園創辦人達觀法師、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副總會長陳和順、道教會理事長黃承國,立法委員許智傑、邱議瑩、林岱樺、黃捷及中華傳統宗教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王金平出席。 另外,佛光山教團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及副總校長林聰明、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高雄市議員黃飛鳳等與會。 發布會在播放星雲大師開示的影片中揭開序幕,大師闡述「人間佛教」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要讓大眾有自尊、自信,勉大眾「以出世的.....
佛教信仰的基本體系及其人間性支撐—兼論星雲大師佛教信仰的基本特徵
佛教是一種文化,其內核是一種信仰。作為文化,佛教有其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方面的豐富內容。作為一種信仰,而且不是一般的哲學信仰、政治信仰或科學信仰,而是一種宗教信仰,佛教有其獨特情感依託與精神訴求,形成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信仰體系。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
寬恕與和解—人間佛教與宗教對話
人間佛教與佛教的現代化
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向現代化社會邁進了一大步。與之相應,各種社會文化都面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傳統?二是如何適應現實 的社會?──如果說,特定的傳統往往是特定意識形態現代化的「載體」(亦即具體的思想內容),那麼,特定的社會條件則常常是某種意識如何現代化的現實根據(亦即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及如何發展)。 與其他宗教一樣,佛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今日社會裡也面臨著一個是否要現代化及如何現代化的問題。一般而言,當不會有人反對佛教的現代化,而對於佛教應該如何現 代化的問題,則可能會見仁見智、言人人殊。有鑑於此,本文擬就佛教應該如何現代化問題做一些嘗試性的探討,不妥欠當處,有俟大德、方家。
從金輪仁王到金輪法王 ──釋迦族魚王到甘蔗種的種族變遷軌跡
本文為「佛教與海洋文明」連載專欄第一篇,論及釋迦一族從魚王到甘蔗種法王的變遷軌跡。釋迦族從創世到衰落經歷了數百代,強盛時盛行的是民主制度,創造了金輪王時代輝煌,釋迦牟尼佛在世時,釋迦族已經衰落,聖城迦毗羅衛城讓琉璃王滅掉。釋迦族世俗的金輪仁王的身分,轉換到宗教的金輪王法王的釋迦牟尼佛身上,聖人佛陀創立佛教,其場域超過了迦毗羅衛王朝,其聖王或法王的地位及其歷史影響超過歷代前朝,延續2500餘年仍然沒有衰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