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星雲大師的戒學思想——以《人間佛教的戒定慧》為中心的考察
佛教的全部思想和修行可以用「戒」、「定」、「慧」三學概括。其中,戒學作為三學的基礎,在整個佛教修行體系中具有根基性的作用,被稱為「無上菩提本」。戒律是佛教信徒樹立信仰的開端,也是需要貫徹在整個修行過程中的基本準則。
星雲大師善巧方便思想研究 ――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中心
梵文Upāyakauśalya 一詞,在漢譯佛典中的意譯有善巧方便、方便善巧、善權方便、權巧方便、權方便、善方便、巧方便、權方便,乃至善巧、善權、巧便、方便等等;音譯則有漚和俱舍羅、漚波耶、漚和等等。在佛學研究中,多統稱為「善巧方便」或「方便善巧」。根據學者程恭讓先生的研究,善巧方便本質上是「佛陀與眾生之間展開有效互動的智慧和能力,以及通過這種互動和引導最終使得眾生達成佛陀的證法菩提」,善巧方便是「將佛陀證法與佛教教法連繫起來的橋梁,是佛陀走向眾生的依據,也是眾生走向佛陀的條件」。在大乘佛法義理體系中,「善巧方便智」與「般若智」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間不一不二、不即不離、平衡開發、辯證彰顯的邏輯關係,構成了整個大乘佛教智慧學最基本的義理模式。
心中要有什麼?(二)
心中要有什麼?(二) What to Keep in Mind (2)
中美文化講壇系列 紐約佛光人共享佛法傳遞的喜悅
提到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他引用《佛遺教經》中「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勉勵與會者修持忍辱,並強調在生活中應保持清淨心。 妙凡法師指出,修持「生忍」、「法忍」和「無生法忍」能帶來無比的力量,這種力量源於戒、定、慧的修持,在面對人生苦難時能保持穩定,勇敢向前。他提到,許多人渴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人間的苦難重重,而在這些苦難中,最大來源往往是「恐懼」,這是人們的習氣。受用星雲大師「無我」的啟發,他因此無所畏懼,學會接受現實,勇敢面對苦難,這種心態使得他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和希望。 「欲淨其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妙光法師引用《維摩經》四句偈語.....
人間佛教思想講座 與中研院精彩交流
主教活動,但也認為佛教的慈悲、智慧在生活中相當實用,因此認識佛教後,會持續學習佛教知識,在兩個宗教之間的參與並不牴觸。 第二場次由妙光法師介紹「《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與AI應用」,首先說明該計畫的歷史和發展過程,包含數位化的過程、從紙本人工處理到數位版的改變,並談到新世代對於閱讀數位化資料的習慣,使得佛經數位化成為弘法的重要策略。妙光法師強調,AI人工智慧的出現,造就了眾多翻譯的工具和平台,如:DeepL、ChatGPT、Gemini、Copilot等,但翻譯的品質卻大不同;同時也強調人工翻譯和AI翻譯在精準度上各有所長。因此,佛光山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的合作更顯重要,期.....
奧斯汀香雲寺中英文講座 尊重慈悲待人好
香雲寺監寺覺繼法師(右1)感謝大家的蒞臨。 奧斯汀香雲寺中英文講座 尊重慈悲待人好 人間社 智定 美國奧斯汀報導 奧斯汀香雲寺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及知悅法師和知桐法師一行三人,9月28日為信眾做兩場中英文精彩演講。上午主題為「節欲是解脫根本」的英文演講,共計90位本土信眾參加,以及下午主題為「佛教帶給我們的喜悅」的中文演講,共有70位佛光人出席聽講。 曾在2009年拜訪香雲寺的妙光法師,讚揚香雲寺在監寺覺繼法師的帶領下生機盎然,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本土信眾興旺,寺院氣氛歡樂祥和。 接著演講從何謂五欲及其過患開始,到如何正確面對及平衡自己的欲望,用奉持五.....
中美文化講壇 佛法帶給我們的喜悅
十六個字闡明佛教的教義及戒定慧。 最後環節談到關於星雲大師給予最大的啟發時,妙凡法師提到印象最深的是大師的「接受教育」。並從大師身上學到,多聽多看少說,持包容、開放、不排斥的心態,不斷地學習,要有接受和承擔的勇氣。讓自己活在慈悲,活在勇敢裡,活在智慧裡,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人生要自己放光,啟動內心慈悲喜捨智慧的光,人生再暗都不怕。 當天出席講座的貴賓有台灣駐休士頓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蕭伊芳,斯坦福市議員譚秋晴,休士頓市主計長Chris Hollins,休士頓大學德州超導中心首任主任朱經武。現場法喜充滿,反應非常熱絡。 9月28日在中美寺的佛學講座,題目是佛法帶給我們的喜悅,吸引近百名與會者聆聽。.....
《星雲大師全集》贈書儀式暨「中華文化與人間佛教」論壇 武漢大學文學院召開
通俗無礙。星雲大師說過:「這一生中寫給別人看的、說給別人聽的,都是我一直做的。」大師透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與「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四給」,來幫助人們促成「自心和悅、家庭和諧、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五和」人生。 王先霈教授首先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對文學理論學科建設的啟示」進行發言。王先霈教授指出,星雲大師是佛教大師也是成功的文化傳播者,他的文化傳播經驗對於我們的學科發展有啟示作用。主要表現在三方向:一、學科建設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合眾說、力求圓通、力避褊狹,不要一貫的追求片面的深刻。二、人文主義學科應該以人為中心,佛學不是神學,而是人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