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座談會 學者雲集 開展研究新視野
發西方學界高度重視 •日韓學者 創新佛教研究視角 第二場座談全程用英語發表。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表示,西方人常把人間佛教的「人間」和人文主義相提並論,其實人間佛教不是形上學,教法更不是空談,是佛陀對人類的關懷,對生命的願景。加大柏克萊分校教授Jack Meng-Tat Chia說明近代佛教在新加坡傳播有三階段:太虛大師創建中華佛教協會、演培法師駐錫弘法、星雲大師創建新加坡佛光山,始終沒有離開人間佛教的脈絡。 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所主任Jane Iwamura介紹西來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三大願景:整理出版研究人間佛教的英文文獻、訓練研究生研究人間佛教、建立人間佛教研究平台。漢堡大學佛學.....
人間佛教研究院成立 西方弘法里程碑
雲大師秉持「以教育培養人才」的宗旨創立西來大學,搭起中西佛教的橋梁;27年後,大師雕像矗立在西來大學,象徵人間佛教在西方弘傳的成果。 慧東法師感謝西來大學全體師生的努力,以及大眾對人間佛教的支持。回想佛陀在2600年前,將佛法傳播於印度;而星雲大師以92歲高齡,在全世界創建5所大學、200多間寺院道場,弘法五大洲。西來大學如今成立人間佛教研究院,正是要藉由國際語言英文,引領全世界人士探索佛教的智慧,造就人類福祉,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蘭卡斯特教授表示,太虛大師是近代最早提倡以人為本的佛教,打開新世紀的大門。而星雲大師以他的遠見,確實地將人間佛教推廣弘傳。經過多年與大師的相處和對人間佛教的.....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圖說: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會10月28日首次於大陸四川大學科華苑賓館召開。 人間社記者劉樂攝 人間社記者 妙願 四川報導 探討「佛陀本懷」 四川大學舉辦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座談會10月28日首次於大陸四川大學科華苑賓館召開。本次座談會由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國家社科基金會重大項目「中國寺觀文化史」課題組聯合主辦,召集大陸巴蜀地區30位學者、法師、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計有學界與教界50人共同探討人間佛教及其在當代社會的發展。 座談會開幕式貴賓有四川.....
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 人間佛教實踐與影響
師推動人間佛教,不同單位彼此分工合作、相互配合,透過集體創作,人間佛教在香港和其他地區都有很具體的發展。 妙凡法師提出「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有其歷史性及實際意義」,把淪為山林、鬼神、經懺的中國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人間性,關懷社會,讓佛法生活化,社會因有佛法而變得更美好公平。尤其是行佛的理念與實踐,承擔起「我是佛」的責任。 李焯芬院士認為科學進步,物質豐富,但缺乏精神文明,人與人之間的溝不足,關係疏離,矛盾紛爭多。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非常符合時代的確切需要。 梁元生教授表示,研討會的議題跟中大與鄰近地區積極交流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從星雲大師融和、求同存異的主張,看到佛教的包容性很強,包容和接受不.....
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 開展人間佛教新思維
寫作獎學金除了讓青年學子透過學術認識人間佛教,同時更是一個前瞻性的活動,為日後人間佛教文獻的累積做出實質貢獻。 佛光山退位心定和尚在課間也應邀為參與題報的青年開示,勉勵學子從研究中進一步肯定人間佛教為佛陀弘法的本質精神的落實,以及將認識佛教基本義理視為學術研究基本功的重要性。同時也透過改編的梵唄唱誦,帶領青年人從「佛光山工作信條」及「佛光四句偈」中認識人間佛教於生活實面的落實。 此次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開題報告會為期3天,課程中除了讓青年輪番上陣題報,更安排專題演講及學術論壇等精彩課程,讓參與題報的青年從當代學者的論述中,攝取更昇華的研究知識、嚴謹完整的研究方法以及鮮明脫俗的思考理路。 圖說:程.....
首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於宜興大覺寺舉行
法師、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賴永海教授,以及來自兩岸40餘位學者及200餘位南京大學禪學國班學員共襄盛舉。 研討會的第一場主題演說,由星雲大師主講「人間佛教」,並和與會學者進行交流。大師提到,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成道、弘法都在人間;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對人所說,而非針對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眾生。由此可見,佛陀所說的,都是人間佛教。另外,大師也提出人間佛教對佛法義理的新解:1)三皈就是民主:皈依自性佛,若是人人都願意承認自己是佛,就是民主的體現。2)五戒就是自由:戒的精神在於「不侵犯」他人,而不是束縛,只要能秉持這樣的精神,管理自己的身口意,人人都能獲得自由;3)老病死生:有別於以往的.....
感恩生命,自在生死──學者與行者談人間佛教生死觀
死。希望透過「人間佛教的生死觀」議題,生死學專家慧開法師對於生死的研究與趙翠慧檀講師親身瀕死的經驗,印證佛教「生命不死」的觀念,創造擁抱生命、熱愛生活、解脫生死的信念。 慧開法師舉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中提到的〈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20則內容,指出其中有1/3內容談到「生命不死」、「生命永恆」,可見此為人間佛教的重要思想之一。他提到大師所說的「生命在輪迴裡就解脫了」,看似難以理解,但就現實而言,不論是凡夫的「分段生死」,還是羅漢的「了生脫死」,都同樣在法界中。菩薩因為不捨眾生,所以會乘願再回到世間,以及開發智慧,知道肉體的生命必然因老朽而更新,只有阿賴耶識是不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菩薩.....
人間佛教觀音信仰論壇 開放報名
藏經主任永本法師、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李世偉主講,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持,從觀音信仰的歷史傳承談起,敘說觀音信仰的流變。 10月8日推出第三場次「有形可感:觀音信仰的形象與神韻」,禮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主講,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透過觀音菩薩莊嚴的形象與神韻,引領大眾感受觀音菩薩慈悲的力量。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與善知識一起深入法海。 人間佛教思想專題 觀音信仰 「觀音,半個亞洲的信仰」。2022年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佛館、叢林學院共同舉辦「觀音信仰」論壇,三月份起從「經典、歷史、藝術」的視角,帶您走入人間佛教的觀音信仰。.....
人間佛教學第四堂課 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
重於個人;度生重於度死;生活重於生死」。人間佛教在生活中要「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目標是「實現人間的和平、幸福和繁榮。」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帶動當今佛教的發展,蔚為指標。 《法華經》記載佛陀出世在世間,「一大事因緣」是為了讓眾生能夠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這是佛陀救渡眾生的大慈悲心。《法華經》提倡比丘和菩薩教團融合,授記一切眾生皆本具佛性,闡發契理、契機的教義,最佳詮釋了人間佛教「傳統為本,現代為用」,再現佛教對人心之淨化的緣由。 永本法師從學術考究,發掘佛陀度化眾生之精神。從教義探討有關「平等、融合、慈悲」等內涵,能對當代予以積極啟示。從「諸法實相」揭示人與自然一體,「六度」思想,賦.....
理解人間佛教本質與內涵的「四大視域」
從「歷史視域」、「現代性視域」、「中道視域」與「中國化視域」這四大視域出發,可以較為全面系統地理解人間佛教的本質與內涵,並有助於釐清人間佛教不被人理解的一些問題。從整體佛教史的歷史視域來看,佛教的「人間性」一直存在於佛教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是佛陀本懷的應有之義,因此可以說「廣義的人間佛教」貫穿了整個佛教發展史。從現代性的視域出發,我們看到佛教界特指的、由近代太虛大師提出的「人間佛教」身處「傳統」與「現代」轉換的特殊歷史時代,這一現代性背景賦予了近現代人間佛教的具體社會性內涵。從中道的立場出發,可以熄滅眾多關於人間佛教的爭議性話題。人間佛教雖立足於人間,卻願景於超越,因此人間與非人間、生與死、苦與樂、消極與積極、虛無與增上,乃至人間佛教與其他類型佛教,皆可圓融於中道之中。從中國化的視域出發,我們可以看到「人間性」既是佛陀的本懷,也根植於中華本土文化的基因與血脈之中,人間佛教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思潮與實踐形態,其本身就烙印了佛教中國化發展的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