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末那識的雙重主體性意義 —兼論星雲大師的主體性理論
在《成唯識論》的思想體系中,末那識思量阿賴耶識,建構起包括緣阿賴耶識的自內我、作為意根的感官我、思量為性相的意向我、我見相應的煩惱我等多層次自我主體,與現代語境中的主體性基本方面對應。建構的同時也是對自我主體的解構,這反映出末那識功能的兩個方面,以及唯識學在主體性問題上的複雜態度。在唯識傳統基礎上,星雲大師從禪宗心法、人間佛教實踐出發,對末那識及主體性理論作出了創新詮釋,闡發出業力統攝下的道德我、統一他我的實踐我等自我主體意涵。本文基於對《成唯識論》的考察,整理出《成唯識論》關於末那識在主體性上的理論架構,歸納唯識學對自我主體的雙面傾向,並嘗試對星雲大師的理論貢獻進行探究,分析大師人間佛教的理想人格與實踐哲學。
研究院主任
研究》. Taiwan: Fo Guang Cultural Enterprise, August 2013). 1 million words in total. Chief Editor of 《道在民間:中華民間宗教文化論壇》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Association, January 2014. 30,000 words in total. With more than 15 years of academic exchange experience in Taiwan, Professor Cheng is familiar with Taiwan.....
第八屆人間佛教青年學者主題論壇「人間佛教的百年回望與反思」宜興舉行
以來的人間佛教為應對時代的巨變,主動適應現代社會,參與現代社會,以人間淨土為理想,開展建設社會的新實踐,繼承和發展佛教化世導俗的作用。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實踐中,極力推動國際化、社會化、生活化等,佛光山道場遍及全球,是人間佛教與社會關聯最具現代性的代表。最後,她還認為百年人間佛教是一個不斷反思推進的歷程。 妙凡法師隨後邀請夏德美副研究員從歷史和理論的角度介紹百年來佛教發展的制度變革。夏德美老師從歷史傳統與時代兩個方面展開,指出歷史上漢傳佛教制度分為三個層面,即戒律、僧制、王制,當代佛教需要實現制度的變革。同時,佛教制度變革是以戒為師、隨方毗尼的佛教傳統原則。基於此,人間佛教可以有效應對時代所賦予.....
久坐方知春晝長
久坐方知春晝長  Long Spring Days Only Grasped After Lengthy Sitting
經營之道
幸福之道
追隨玄奘之路
每當想起千年古道上的過客時,這對年輕人的身影總會浮現我腦海……這景致,在寂靜的時候對我發出聲響,叮噹、叮叮噹,猶如大漠駝鈴,響在當下,也響在我所站立的千古之地。
心念之光 ─ 母親的身教
心念之光 ─ 母親的身教  The Radiance of a Thought - Teachings from My Mo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