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對《星雲大師全集》暨星雲大師出版著作的分析及其出版意義的探討
《星雲大師全集》2017 年5 月在台灣地區問世,完整記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推動和實踐人間佛教的歷程,從早期的筆耕,到後期的開示、演講,以及對佛教發展的建言,共365 冊,3 千餘萬字,被學界及佛教界譽為「人間佛教的百科全書」。2019 年在大陸地區發行《星雲大師全集》簡體中文版。
教育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幸福力
《生活唯識》第四講:來自深層的健康
最近日本掀起了健康食品的熱潮,這麼說一點也不過分。商店貨架擺滿打著健康食品旗號的商品,電視也大張旗鼓地播放廣告,甚至出現因廣告過度宣傳而造成的問題。其實,並非只有現代人才這麼重視健康,不管哪個時代,健康對於生存來說都是重要的問題。讓我們思考一下「健康」這個概念。
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與菩薩精神
本文通過查閱星雲大師的諸多著作,採用文本分析法,梳理了星雲大師的環保思想,得出結論:星雲大師的保思想體現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星雲大師重視環保體現了「悲」的精神,因為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傷亡與損失。當然星雲大師對有情眾生、乃至無情物都有一顆慈悲心,所以提倡護生、惜福,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以及珍惜資源;星雲大師對環保的大力提倡,源自其佛學之「智」,大師「緣起」論證人與宇宙、自然是「同體共生」的關係,宇宙中的森羅萬象都是從「我」的生命中自然流出,所以我們要尊重自然,此外,大師也深具世俗智慧,指出在環保問題上要使用科學的方法;星雲大師踐行環保是為了實現建設人間淨土之「願」,阿彌陀淨土以及其他一切淨土世界都澈底推行環境保的最佳典範,因此要建設人間淨土也必須解決環境汙染問題;星雲大師帶領著佛光山僧信二眾努力實踐環保之「行」,如回收垃圾循環再利用,回收資源一起辦大學、建寺院等,佛光山本身就是一個環境保護的絕佳例子。星雲大師還時時教導大眾如何環保,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辦法和舉措,讓我們能在生活的細微處進行人間佛教的修行。
雲湖書院——可借鑑的信眾教育模式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在享受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心靈層面的貧瘠和空虛所帶來的痛苦。整個社會道德底線一低再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蕩然無存。金錢的多少似乎成了成功的唯一標準,從而導致人們在不斷變深的欲望溝壑裡掙扎,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如何解決人們的心靈問題,降伏煩惱、解除困惑、化解不安,各種學說、心理治療及宗教都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雲湖書院首期經典研修班—可借鑒的信眾教育模式
目前,隨著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隨之出現了各種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各種機構、組織或者學習班。佛教作為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身又擁有廣大信眾基礎,在面對這些社會問題時也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信眾教育是否成功,關係到佛教的發展和社會的淨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通過以宜興大覺寺舉辦的「書香雲湖.雲湖書院」首期和第二期經典研修班作為研究對象,對研修班的辦學宗旨,所依託的教材,主講教授和法師,學員構成情況,學員對研修班的回響以及研修班結束之後,對學員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指出:雲湖書院的舉辦,面對社會各行業信眾,注重解行並重,既有經典的學習,又有經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讓學員對佛教更加充滿信心,同時自律自省,完善自己,影響周圍環境,創造更加美好的社會環境。這可以成為大陸在信眾教育方面可借鑑的一種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