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管窺佛教電影的語言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表達及溝通其意念、感情及欲望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本身的形式是一個符號系統。」人類的一切文化又都是以語言、文字、符號為載體,由於它們對於人類而言極為重要,因而形成了從各種維度研究的學問,借此反映出人類思惟的邏輯。
《釋迦牟尼佛傳》與星雲大師的宗教情懷
《釋迦牟尼佛傳》是星雲大師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部文學作品。作為一個佛教徒寫作的佛傳,這部作品承載了佛陀的基本理念,更承載了作者星雲大師的基本理念。其寫作思惟和世俗作家、世俗學者迥然不同;其寫作目的、寫作策略受制於佛陀的歷史、星雲大師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星雲大師的宗教革新思想;其對人間的思考亦展示了太虛大師以來,尤其是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理念。
《勝鬘經》的佛性觀 認識如來藏
活中體悟佛性,實踐如來藏,把人做成功,離成佛就不遠了。 慧東法師以一位美國警察為例,他能控制情緒,寬容民眾的無禮,卻忍不住問:「為什麼忍耐會被當成軟弱呢?」其實忍耐需要力量與智慧的。而如來藏並不在邏輯思惟裡,是在內心的智慧與光明的自性裡。學佛不只是學理論,還要在生活中行佛,學會放下計較、分別,讓內心清淨自在,在生活中展現佛性。修行是人天交戰,佛陀成佛也有魔王波旬的考驗,要戰勝自己的怯弱及貪欲,將修行和人間生活聯繫在一起。 慧東法師期勉大眾在「苦、集、滅、道」的修持中,轉煩惱為菩提,在生活中,無私奉獻,攝受正法,培養自性的如來藏,成就自己的無上菩提。11月1日第九堂課「《維摩詰經》的不二觀」,由.....
遇見‧ 修鍊‧ 重現——金身合璧 開啟兩岸文保合作新思惟
宗教性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世界遺產登錄指定的重要項目,除了物質類的宗教文化紀念物與文物之外,還包括宗教場所與路徑、傳說與文學、儀軌,以及音樂等非物質類文化遺產,豐富而多元;更因為宗教具有傳播與跨國界的特性,必須跨越單一國家的思考來進行保存與推廣。
我對星雲大師「共識與開放」的體認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今年在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上給大家的大會主題「共識與開放」,星雲大師是以什麼樣的「共識」,領導全球三百多萬個佛教徒?「佛光山有一千兩百多位法師,我們來自二十六個國家,不僅彼此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就連文化、習慣、思惟,也有所不同,有趣的是,我們沒有薪水,沒有假期,沒有私人往來,每天工作至少十四個小時,說我們是因為共同的宗教信仰,嚴格說,應該是我們所信仰的宗教「內容」。」....「其次,我們來講「開放」,這兩個字,美國因為開放,吸收了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擁有最好的科技,最靈活的企業….,可以說引領著世界的潮流。大陸因為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翻轉了整個大陸人民的生活,讓世界走向中國,也讓中國走向了世界。同樣的,我觀察星雲大師的一生,之所以能夠將佛教走向世界五大洲,也因為「開放」的胸襟。」
自覺式管理文化課程開學 打造管理學的最高管理心法
學典禮邀請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暨香港珠海學校李焯芬校長、台比荷聯有限公司王紹穎總經理、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教授,以及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致辭,及代表學員分享自覺式管理的創新力思惟。 自覺心法 創造最高企業價值 李焯芬校長表示,優秀員工的特質,就是自覺地追求卓越,凡事做到最好;而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能夠培養員工具有主動性與自覺性,發揮人人最大的潛能。他以星雲大師的法語「自覺自學的經驗,成就了我的行事」,勉勵大家在課程中皆能有所啟發與獲益。 王紹穎博士指出,全球疫情打亂了生活和工作秩序,人人皆面臨無法預測的未來和職場的不安,學習自覺管理能有效打造團隊績效,並以智慧面對危機處.....
星雲大師演講的表達藝術
演講是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重要方式之一,演講的口頭性、即時性等特徵,使演講充滿了「語境」(context)化特點。大師以其博學多聞的知識水準、溝通古今中外的思惟能力、深入淺出的說理方式,極大程度地豐富了演講主題的內涵,提升了聽眾的理解力與接受度,從而實現了演講的極大成功。綜觀大師的演講,可以發現大師自如地使用恰當的修辭方式、演講具有針對性的內容、運用深入淺出的說法策略,使演講適應於不同場合與不同聽眾,這些特點皆可概括為大師演講的表達藝術。這些特點是大師在多年參禪悟道中自得的,同時也是可以惠澤後人的,通過這些分析,後人在演講、溝通時,定能有更深層的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