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緣起性空」 —從太虛到印順再到星雲
人間佛教的首倡者太虛大師提出「緣起性空之和合」是「緣起之事」與「性空之理」的和合,但是不可以為知「性空之理」便妄加斷言,最終的真實是以無分別智親證的「中道」。印順法師將「緣起性空」的理論根據建立在《阿含經》的「緣起中道」之上,為「緣起」與「性空」的統一提供理論論證。星雲大師在前者提出的「緣起」法三重甚深含義之上,再增加「相由緣現」、「多從一有」、「佛是人成」,構成6 條體認「緣起性空」的定律。體悟「緣起性空」之理,以「無所得」為方便善巧的菩薩行將會更加清淨無礙。本文以「緣起性空」為核心,通過閱讀和對比分析3 位大師的相關著作及其他文獻,探究其在「人間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筆者認為,「緣起性空」在「人間佛教」適應當今社會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能夠消解過度世俗化帶來的社會危機。
王維禪詩 ─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
王維禪詩 ─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  Chan Poems of Wang Wei - A Poem Written with Layman Hu to Notify Scholars
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講座 探討慈悲與包容面向社會的力量
中發揮作用。他解釋星雲大師主張的「問政不干治」原則,強調佛教徒應關懷社會議題,並非迴避政治,而是以智慧和慈悲的方式積極參與,推動社會和諧與和平。妙光法師舉例提到,星雲大師創辦《人間福報》,透過媒體傳播真善美的力量,影響社會風氣。他進一步借鑑佛教歷史,引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多次指導統治者如何以慈悲心治理國家,這種以慈悲為基礎的政治參與方式,旨在超越個人利益,關懷所有眾生,從而減少衝突與對立。另也提到佛教史上著名的阿育王,說明這位統治者在接受佛教後,選擇放棄暴力,轉而以慈悲的方式治國,成為仁政的典範。 在進入提問環節前,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國際中心專員知悅法師透過一則道場大寮義工的小故事,描繪每個人.....
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英文論壇 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
德修養與自律來培養。亦分享一所舊金山高中,通過禪修課程轉變校園文化的成功經驗,表示慈悲的實踐可以為學校及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論壇最後,佛光山贈送人間佛教英文書籍給校方,有今年新出版的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英文版套書、《星雲說喻》英文版、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等。亦贈送星雲大師墨寶卷軸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以及各位校方代表,以示感謝。 此次論壇意義深遠,為現代社會慈悲的實踐提供寶貴見解和經驗分享,主辦方期望未來能繼續推動更多此類活動,促進慈悲理念的廣泛傳播。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代表贈送星雲大師墨寶「雲水禪心,祥和歡喜」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Melissa Nobles。 英文論壇在.....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教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詮釋,並由此回歸佛典,思考如何使佛法成為人類面對問題的智慧源泉。 妙凡法師首先揭顯佛教的開放與包容。他指出,在佛教中人人皆可解釋佛經,例如法師為了宣揚教義而闡釋佛經,學者們為了探究真理而詮釋佛典,這都體現了佛教的開放與平等精神,尤其基於緣起性空的特質,這對解經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妙凡法師回憶起當年星雲大師因腦溢血住院,致使團隊難以請示《星雲大師全集》的編纂問題。當時法師在強調「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原則,做為《全集》編纂的基本原則。同樣地,「四依止」也是解經學的關鍵要點,也是大眾思考佛陀本懷和星雲大師思想的切入點。更重要的是,佛陀曾教導弟子要.....
美國萊斯大學佛學講座 慈悲是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
焰化紅蓮」,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培養慈悲與智慧,時時以正念轉化瞋怒與惡念。 即時行動是關鍵 自他同體 妙光法師進一步分享,近期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的教導中學習到慈悲的內在意涵:唯有真正體認老病死等痛苦是人類的共同處境,才能生起深刻的同理心。慈悲正源於這種「自他同體」的平等觀念,而在同理他人的痛苦後,應即時付諸行動。妙光法師分享當年高齡89歲且行動不便的星雲大師,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無障礙空間建設理念和設施服務中,展現體恤他人的慈悲情懷。亦提到1999年台灣大地震時,道場的一位法師在災難發生的當下,毫不猶豫地幫助他人,這些例子皆是慈悲在現實社會裡的行動表現。妙光法師鼓勵大家學.....
人間佛教青年學術研討會 探討人間佛教當代走向
要樹立堅定的學術志向,哪怕暫時遇到困難,也要不忘初心。其次要在學習中培養問題意識,以「小題大作」為原則,從小處入手,大處著眼,鼓勵同學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找靈感。最後強調在佛教學術研究中,不但要認識佛教的真理與神聖,也要有客觀的學術態度,嚴格遵守學術規範,在研究過程中全面了解相關研究,對前人的研究進行批判性的考察,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論點。 關於人間佛教當代化的問題,李四龍提出,應當重視佛教在當代中國的實際社會功能,以及佛教在中國轉型中的定位與貢獻,因此人間佛教的時代化非常值得關注。他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生實踐人間佛教,將「人間佛教」從概念變成實踐,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如今的佛光山展現了.....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國土淨」給他力量,當內心充滿歡喜與能量時,外在的世界也會隨之變得更加美好。趙元修則分享對《金剛經》的深刻體悟,認為這部經典是覺悟之法,並強調「佛法即是非法」,佛法的智慧在於超越常規的二元對立,從而達到真正的解脫。 「何謂人要的?」妙凡法師指出,現代人追求成功與財富的同時,應保持道德良知,達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靈的根本,而「我是佛」的觀念則是自我淨化的最佳方式,因為這種信念使人不斷向內覺悟,並保持心靈的純淨。 論壇最後.....
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 南天大學肩負全球弘法重任
的分布等,以便更好地推廣學術界對人間佛教的認識與認同,更希望能把南天大學定位為全球學習與研究人間佛教的不二選擇。 圖說:妙光法師指導學員翻譯技巧。 人間社記者杜志超攝 圖說:妙光法師耐心指導,學員們認真學習。 人間社記者Robin攝 澳洲南天大學9月28、29日,舉辦「人間佛教翻譯工作坊」,由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會贊助,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和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承辦,共有30多名來自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大陸等7個地區的英文人才和翻譯愛好人士共同參與。 此次工作坊特地為新加入的義工提供完整訓練,包括如何使用不同工具,在詞彙、術語、語法及翻譯風格建立,力求一致的共識。團隊針對翻譯、編輯、校對等做在.....
北美英語弘法人才培訓 培養本土化尖兵
圖說:學員們分成小組討論,設計問題。 人間社記者張志誠攝 人間社記者 真裕 洛杉磯報導 圖說:近百位來自佛光山北美洲21個別分院的法師與佛光人齊聚西來寺,參加為期3天的「2019北美英語弘法人才研討會」。 人間社記者張志誠攝 北美洲人間佛教本土化主任、佛光山佛州光明寺住持覺凡法師表示,所謂的本土化,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思考如何接引訪客,讓初來乍到的民眾對佛教寺院感覺自在,願意走進來學習佛法。 來自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的Avelyn Busch表示,經過此次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