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從「山林佛教」走向「人間佛教」的弘法精神 ――星雲大師「同體共生」的菩薩道理念
本文主要從太虛大師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間佛教」談起,並反省從「山林佛教」走向「人間佛教」的內涵。本文提出人間佛教於二十世紀三〇、四〇年代之際,是一個共構性的思想結構,當時佛教界僧俗二眾,不約而同地對此思想信念產生共鳴,與當時佛教腐敗有關。拋棄鬼神的宗教是共識,星雲大師進一步斬釘截鐵地表示人間佛教即是佛教,乃至是佛教的全部,徹底地實踐「此地此時此人」的理念,並闡述「人間佛教」的菩薩道精神。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建基於《華嚴經》,依華嚴思想來建構他的「同體共生」的理念。「同體共生」之理念即是由因緣觀作為法理依據,大師透過善巧方便,以現代人的語言,闡述緣起性的佛法要義,並強調「人間佛教」行者最終須體解中道緣起的空性。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融和性特色 ――以佛教內部融和為重點的考察
萬法平等一如的大融和,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實踐的一個顯著特色,不僅體現於佛教內部諸宗各派的圓融會通,僧俗諸眾的融和和樂;還廣泛體現於許多方面,諸如人間佛教與中國儒道諸家、世界各大宗教、諸多民間信仰、社會新思潮新文化等的融和溝通,世出世間法的融會貫通,佛教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和互動,以及海峽兩岸佛教之間、中國佛教與世界各地佛教之間的融和交流等等。本文試從諸宗各派圓融會通和僧俗諸眾融和和樂兩個方面,考察其佛教內部融和的特色。
試論人間佛教的超越性 ――以星雲大師的思想為例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世界性的各大宗教都有超越人生與現實的教義與教理,由此開啟了信眾追求彼岸世界的修行之意志。佛教作為古老的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在超越性方面具有獨特的意義與價值。隨著二十世紀以來逐漸成為一個主流的人間佛教之潮流,在超越性方面也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之一。星雲大師成功地開創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之弘法模式後,也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超越性之理論。星雲大師秉承佛陀創教之本懷,結合時代的特色,在建構人間佛教的超越性理論體系時,從世間法、出世間法的角度來分別予以詮釋,由此形成世間法層次的超越與出世間法層次的超越,而佛教所追求的涅槃之境,則是星雲大師所闡釋的人間佛教超越性的最高表現形式。
人間佛教研究方法轉進芻議
本文旨在開展研究當代「人間佛教」發展之新方法途徑。作者認為,當代華文學術界主流研究視野,偏重於「人間佛教」思想層面之哲學理論建構,如此代表其現象層面之發展實作,如佛光山教團及國際佛光會之弘法活動,及其信徒會員的佛教教性及宗教體驗,須另闢研究方法途徑,才能張顯其理論建構之可能性;本文先行以實體觀點,重新了解「人間」及「傳統」之涵義,作為簡介當代「參與觀察」研究方法之立論前提,最後介紹一個實例,以資研究「人間佛教」發展現象理論建構之學者參考借鏡。
人間佛教與宗教對話
宗教對話是近年來宗教學界的熱門話題。有鑑於宗教間的緊張和紛爭帶來的國家分裂、民族衝突乃至仇殺和戰爭,宗教界和學術界都在探討宗教之間對話的必要性、可能性的問題。星雲大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思想以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眾生和諧、世界和平為宗旨,多年來在全世界積極開展宗教對話的理論研究,並積極推動諸宗教之間的對話,成為維護宗教和諧和世界和平的主導力量之一,贏得了全世界宗教界人士和社會人士的廣泛讚揚。
人間佛教況味
我最早接觸台灣佛教是在一九八八年前後,一九八九年三、四月間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佛教文化開展﹁破冰之旅﹂,首次率團來大陸探親、弘法。那時我作為賴永海先生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與南京大學的老師們一起到金陵飯店拜訪大師一行,很榮幸地受到了星雲大師的親切會見,初次領略了大師睿智幽默、和藹平實的風範。
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現當代人間佛教發展的啟示
有一個問題必須進一步指出,亦即不論是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抑或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就其是一種宗教而言,他們都有一個不同於世俗學說的重要方面,即超越性問題。因此在談論佛法智慧時,既要注意到其思維方法對於現實人生的重要意義,也應該關注其超越性的特點及其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