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人間佛教學,共1932筆結果:
菩提樹下
/periodicals/693b099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以《阿含經》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下)
與其他宗教的創始人不同,佛陀不是全能的神祇,也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神祇代言人。佛陀只是導師,是善知識。佛的弟子們求解脫,唯有依止佛陀的教法,自己努力與精進地修行,才可以獲得解脫。因此漢譯《中阿含》144經的《算數目揵連經》講到,一位名叫目揵連的婆羅門問佛陀:「沙門瞿曇!一切弟子如是訓誨,如是教訶,盡得究竟智必涅槃耶?」佛陀回答說:「目揵連!不一向得,或有得者,或不得者。」目揵連聽了之後又問道:「瞿曇!此中何因何緣?有涅槃、有涅槃道,沙門瞿曇現在導師,或有比丘如是訓誨,如是教訶,得究竟涅槃,或復不得耶?」
/periodicals/1e35abf3-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菩提樹下談政治
/periodicals/4e9406d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邱仲仁大使「素」行天下
/periodicals/54bc42e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鏡頭下的兩岸人間佛教
/periodicals/524f134f-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大家都要活下去
/periodicals/28a5877a-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中西文化交融下的超然與厚重——讀何山《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
/periodicals/2a7903e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痛了,自然就會放下
/periodicals/3771540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與大自然共存——日本「沉下橋」的啟示及其他案例的反思
/periodicals/770305a8-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當代漢傳佛教中菩薩戒與毗奈耶的相容性——兩岸比較研究(下)
菩薩思想自中世紀以來就穩步發展,成為漢傳大乘佛教的主要特徵。承襲大乘佛教傳統的比丘和比丘尼在三壇大戒戒會中也會受持菩薩戒;換言之,兼受菩薩戒與比丘/比丘尼戒兩種律儀,是大乘佛教出家僧人的顯著特徵。這一情況延伸出值得探討的議題:在台灣和中國大陸當前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中國僧侶對於菩薩戒的認知、理念及其相關實踐為何?雖然這兩個地區根源於相同的漢傳佛教傳統,修行、實踐方式等仍有些許不同。再者,這項長期、跨兩岸的比較研究,也揭示佛教戒律與菩薩思想之間潛在的矛盾與衝突。
/periodicals/5ffc1778-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