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青年星雲對日本佛教的反思與借鑑
佛教在西元五世紀傳入日本,迅速為本地文化所接受;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佛教更是吸納歐洲學術方法,大興文教事業。歷史上,日本曾對台灣進行了長達50 年的殖民占領,其弊端深刻地影響著台灣佛教。本文通過對《星雲大師全集》的爬梳,試探初登台灣的青年星雲如何看待日本佛教,其思想對日本佛教進行了怎樣的反思與借鑑之問題。面對殖民占領導致的台灣佛教無戒化局面,青年星雲為恢復中國佛教傳統戒律而奔走鼓呼;另一方面,他對日本佛教的無戒化傾向的歷史淵源,展現出「了解之同情」。青年星雲為弘揚人間佛教思想,積極吸收日本佛教文教事業的優長,在短時間內撰寫出版《釋迦牟尼佛傳》一書,其寫作動機中不無回應日本佛教衝擊的心態;在大師的不懈努力下,《佛傳》通過更多樣的方式傳播開來,其影響力更是早已超越日本佛教中的同類著作。
首創合辦佛學研究文學碩士課程
的佛學研究在當今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成為當代宗教研究的重要範疇。為致力於推展佛教教育及佛學研究,本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合辦佛學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培育有志於佛學研究之人士,理解漢傳佛教之整體歷史脈絡及各個學派、宗派之思想理論,既而繼續深研、拓展其佛學研究之深度與廣度。課程將於二○一七年九月開課。 此課程為有志鑽研漢傳佛教之思想義理、歷史文化的人士提供專業、系統及全面的佛教研究訓練,重視長時段之歷時性探討,延及當代社會議題之討論,貫穿古今。此課程從多元化的不同視角探討漢傳佛教,包括文本、哲學思想、歷史文化、倫理道德等各方面研究,致力於推廣佛教教育、人間佛教研究,促進亞洲多元的佛教歷史文.....
佛學研究文學碩士
學研究在當今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成為當代宗教研究的重要範疇。為致力於推展佛教教育及佛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與「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合辦此課程,培育有志於佛學研究之人士,理解漢傳佛教之整體歷史脈絡及各個學派、宗派之思想理論,既而繼續深研、拓展其佛學研究之深度與廣度。 佛學研究文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協辦單位: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漢文大藏經國際會議 學者肯定佛光山的努力
Fremery教授及有在法師則直接以佛光山「藏經數位化工程」為例,介紹藏經數位化的概念,可以提高電腦對圖像的辨識率,以減輕人工打字輸入與配對的工作負擔。 漢文大藏經是漢傳佛教的珍貴文獻,不僅有宗教、歷史的價值,在語言、人文、考古、藝術等各領域的意義也值得深入探討,而當前全球正熱議的課題,則是如何善用科技,來幫助佛教雕版藏經的保存與研究分析。 會議中,東、西方學者皆投入開發佛教藏經的相關研究工具,視佛教藏經為文獻學上的重要遺產,從中累積並分析出有效資料,再延伸到多元平台來展現。值得一提的是,佛光山所出版的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等,多次被發表者提及,甚至作為範例;眾多學者對於佛光山的努力予以肯定.....
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 佛光山舉行
佛教研究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來,創辦人星雲大師即期許以建構「世界佛學研究重鎮」為目標,為佛教研究提供一個多元性的學術平台。緣此,佛教研究中心連同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將於8月9至11日,以佛教經典及其歷史和義理的開展為主要研究議題,於佛光山召開「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探討佛教各傳統藏經之現況與發展。 研討會邀請海內外知名藏經研究專家,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佛學教授蘭卡斯特教授、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吳疆、美國西來大學教授龍達瑞、韓國大真大學柳富鉉教授、德國海德堡人文與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蔡穗玲、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教授等16位學者,從巴利藏、藏文大藏經(甘珠爾)、開寶藏、高麗大藏經初再雕本、趙城.....
臺灣佛教論壇佛光大學召開 探討臺灣佛教跨域移動
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澳洲、美國等60餘人參與。十方大眾共襄盛舉,討論熱烈。 開幕式上,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 致詞提到,佛陀在印度遊化弘法就是跨域移動的展現,這種弘法利生的積極精神貫穿了佛教二千年的歷史,而臺灣佛教在歷史中與不同地域的人們、宗教、文化、習俗等各面向產生互動交流,藉本次論壇可以讓人們更清楚地體認到台灣佛教的多元與精采。 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 表示,臺灣佛教充滿能量,這是緣於臺灣佛教一直受到不同區域民族的文化、宗教與藝術等方面衝擊與融合,而在本次論壇的各場學術討論中,將能展現台灣佛教的豐富樣貌。 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萬金川表示,研究中心在佛光山教團的全力支持下,作為一個佛教研究的平台,.....
《佛光大辭典》英譯培訓 前進舊金山
ddhism),是目前英語界最有權威性的佛學辭典。他帶來專業的指導,提供大家快速解讀佛學名相、法數的方法,以及用字遣詞的技巧。兩位教授皆感到很榮幸能參與此計畫,他們表示《佛光大辭典》內容廣泛,橫跨佛教歷史與文化,甚至有許多是他們從未看過的辭條,短短幾天的課程,也向整個翻譯團隊學了不少。 首日晚上,大家分成小組,探討筆譯的關鍵步驟,同時複習各種語言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其後兩天的佛學研討交流會上,學員與譯者分組解讀中文辭條、參照中英各大辭典的辭彙,然後再進行英文翻譯。透過深度討論,並分享自己對辭條的理解,接著由教授及法師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參考。參加培訓的 Rosaline Lau在心得分享時談到,十分.....
星雲大師白話文譯經精神與實踐的歷史意義與未來展望
作為中國歷朝僧傳的第一科,「譯經」歷來是中國佛教史關鍵奠基性的一環。在漫長的譯經史背後,體現的則是「隨國應作」、「令離諸著」、「生善與實踐」等一貫精神,以及從口傳到書寫等傳播方式變革所帶來的不同經文呈現方式。如今,星雲大師不僅接續了中國譯經的傳統精神,提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佛法就是要講得讓人聽得懂」、「行佛」等理念,還組織編纂了《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叢書,為當代人理解佛教提供了更為方便的舟筏。繼往開來,在繼承從佛陀至星雲大師一貫譯經精神的前提下,開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的世界範圍譯經工作,實乃未來佛教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 通俗講座
佛光山藏經樓『法寶堂』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 通俗講座 邀請文學、歷史、哲學等碩博士,功德主及信徒 詳細內容及報名資訊請至: 大藏經通俗講座活動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