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人間佛教學,共1932筆結果:
《華嚴經》入門── 第三講《華嚴經》學習的傳統
如同上一講提到的,《華嚴經》大約是在四世紀後期或者西元400 年間,於西域于闐地區已流通的數部經典中挑選、排列,再加寫幾章後所完成的經典。所用的文字,據推測應該和其他大部分的大乘經典一樣,是古代印度的雅語(婆羅門、貴族所使用的語言)──梵文。然而這部梵文原典並未留存下來,也沒有原典流傳於印度的跡象。但原典中的《十地經》,以及相當於〈入法界品〉,被稱之為Gaṇḍa-vyūha 的梵文本,則各別以獨立經典的型態流傳至今。
/periodicals/387a69e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三好
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是佛教「身口意」三業的淨化運動。大師的三好理念散見其著作中,本文特別匯集4 篇大師於《人間福報》專述的文章,裨益讀者對「三好」有整體的認識。
/periodicals/5e327aee-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三則)
/periodicals/239e4191-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在佛光山出家三天
/periodicals/2269e027-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新解三十六計
/periodicals/22977fdb-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第三堂課「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邀請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邱永輝教授主講、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李玉珍教授主持。 人間佛教研究院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人間佛教學第三堂課 人間佛教回傳印度研究 邱永輝認為「本土化」是宗教得以傳播的必由之路。而重視教育和性別平等,是印度佛教團體的本土特色。因此人間佛教在印度的本土化,要從文教弘法,普及知識著手。 當年佛陀見到百姓老病死的痛苦,感同身受,因而出家;星雲大師曾八次前往印度,在印度看到被貧困、種姓所束縛的民眾,感受到當年佛陀的痛苦。 宋滌姬高雄報導 佛光山人間.....
/news-event/news/TSNews-000267/
新州封城不封心 雪梨協會線上植樹
/periodicals/5b67ea0c-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燕子飛來枕上
/periodicals/712bcfd4-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人間佛教的佛陀觀 ──以《阿含經》為主分析佛陀的人格(上)
本文以《阿含經》為主,來討論釋迦牟尼佛的人格。一般來說,印度是一個神祕的國度,印度人也崇尚神祕。他們以修行各種不同的禪定與苦行,來追求與神祕的大梵結合,或者與人們難以理解的、絕對的、最高的真實結合。所以印度人的思想發達,這就是為什麼印度產生這樣多宗教的原因。
/periodicals/938fa2c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史上最早的下馬威
/periodicals/3cf8bc1d-072d-11ed-ba2d-c9de5a43d6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