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論《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南宗禪的影響與發展
「人間佛教」的語言學向度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語言乃文化之結晶」,這個一點都不假。就「語言乃文化之結晶」而言,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文化對中國語言—也就是漢語—的深刻影響,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證。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樸初先生(一九○七—二○○○)曾說:「現在許多人雖然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其實就包含著佛教成分。語言是一種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吧!我們日常流行的許多用語,如世界、如實、實際、平等、現行、剎那、清規戒律、相對、絕對等等都來自佛教語彙。如果真要徹底摒棄佛教文化的話,恐怕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
般若思想與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對《金剛經》要義的解明
《金剛經講話》、《成就的祕訣》是星雲大師疏解《金剛經》的重要著作,集中闡述了般若思想與人間佛教之內在義理關聯。在《金剛經》要義的解明中,星雲大師把「般若波羅蜜」法門理解為一種清淨光明、解脫自在的生活方式。星雲大師認為,般若不在別處,即在《金剛經》的序分提到的日用行事、穿衣吃飯之當下生活。人間行者的般若生活不執著一切而能包容一切、成就一切,不執著施者、受者、施物、果報而「三輪清淨」,真正實踐「無相布施」;不執著我、我所,而以廣大無限的慈悲心「無我度生」,以種種善巧方便護念一切眾生;不住一切有為無為法,降伏種種妄想散動,內心清淨自在而「無住生活」;不貪求聖賢果位、不失本具菩提般若之智、了不可得地修一切善法而踐行「無得而修」,修無所得行、證無所得果;般若的生活讓人的生命存在真正趣向清淨解脫。星雲大師認為,《金剛經》的般若法門即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這是佛說的,也是人要的,能使生活趣於淨化、使人生趣於善美,因此,般若是人間佛教的智慧之源。
從《金剛經》「無相觀」看「星雲模式」 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
針對清末明初佛教界的亂象,太虛大師(1890-1947)提出了「人間佛教」思想,在太虛大師、印順法師(1906-2005)、趙樸初居士(1907-2000)、星雲大師1927-2023)等幾代佛教人士的推動下,「人間佛教」思想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和實踐被讚譽為「星雲模式」。本文從星雲大師的平等觀、教育觀、世俗觀切入,結合《金剛經》的「無相觀」,梳理、提煉星雲大師在兩性平等、僧信平等、宗派平等、宗教平等、興教辦學等諸多方面的獨特性。星雲大師在其〈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總結自己的一生:無住生活、無我度生、無為而治,「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這正是《金剛經》的「無相觀」。可以說,星雲大師踐行了他以16 個字總結的《金剛經》主旨,即:「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佛教解經學與人間佛教教義體系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見解。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姚治華教授發表題為〈陳那〈取因假設論〉的翻譯與研究〉,就陳那著作的英譯版,探討經典詮釋的議題。 第四場發表由中山大學龔雋教授〈《楞嚴經》與唐宋禪門中的頓與漸〉,有別於前人多從《金剛經》等般若經典探討禪宗看待經典的態度,龔教授則從《楞嚴經》解讀北宗與荷澤神會的頓漸觀,以及唐末到宋代禪宗思想中的楞嚴學的吸收。之後是南開大學哲學院趙文教授發表〈《大智度論》解經之中的「法性生身」〉,就「法性生身」的概念,談論早期二身論與後來三身、四身論之間的過渡,並分析其可能受到《華嚴經.入法界品》的影響。最後,福建大學楊祖榮教授以敦煌文獻為論域,在〈敦煌佚名《維摩經義記》文獻學研究〉中,分析.....
達拉斯講堂人間佛教論壇 「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
教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主持人趙辜懷箴提問:「最喜歡佛說的哪一部經典?」妙光法師回答《維摩詰經》的「隨其心淨則國土淨」給他力量,當內心充滿歡喜與能量時,外在的世界也會隨之變得更加美好。趙元修則分享對《金剛經》的深刻體悟,認為這部經典是覺悟之法,並強調「佛法即是非法」,佛法的智慧在於超越常規的二元對立,從而達到真正的解脫。 「何謂人要的?」妙凡法師指出,現代人追求成功與財富的同時,應保持道德良知,達到「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他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人間佛教可以解決此一現代文明的困境。「透過佛法、戒律以及共修,人們可以實現心靈的淨化。」妙光法師說明,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淨化心.....
北美英語弘法人才培訓 培養本土化尖兵
,激發更多新的傳佈人間佛教方法,讓人間佛教更具時代性和人間性;把學到的佛法應用到生活中,這才是人間佛教的使命和目標。 圖說:寺院巡禮。 人間社記者張志誠攝 圖說:英文檀講師Ina Denton 表示《金剛經》義理深奧,大師在書中用深入淺出的解釋配合生動的故事,將深奧的佛法融入生活中。 人間社記者張志誠攝 本次研討會採用佛光山本土化委員會所編輯的英文共修唱誦版本,做為研討會期間2次共修法會的課誦依據,程序包括唱〈三寶頌〉、《心經》、〈讚佛偈〉、念佛、繞佛、靜坐、開示、誦念星雲大師〈為弘法善知識祈願文〉、三皈依、回向,將英文共修法會唱誦內容標準化。 ●熟練導讀技巧 豐富授課元素 提高學習興趣 北美.....
我為什麼每天誦讀《金剛經》
星雲大師佛經註疏的文學弘教模式─以《金剛經講話》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