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一種個性化的書寫方式與解釋模式――讀程恭讓教授新著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作為歷時四年之久的嘔心瀝血之作,程恭讓教授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2015,台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書終於呈現在讀者的面前。這部多達50 萬字之巨的浩浩鴻文雖然我還未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在案頭翻閱之間就已感受到作者的精心架構與深思獨創之處――無論從謀篇布局還是從把握問題的視角來看,作者都不滿足於一般傳統的書寫方式與解讀模式。換句話說,在這本著作中,作者不僅意在客觀呈現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而更是著意通過自身的佛學理論視野與獨到觀察視角,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進行一次全新的個性化解讀。因此,這是一本當代佛教思想者關於當代佛教大師的思想評傳與深入研究,其中所涉及的問題與思考可能遠遠超出了思想評傳的本身,而具有佛教學術史視野下的理論價值以及有助推動人間佛教實踐深入展開的參考價值。
馬一浮——生平.佛緣.佛心
馬一浮,乳名錫銘,幼名福田,號湛翁,晚號蠲叟,或蠲戲老人,浙江紹興人。一八八三年四月二日生於四川成都,此時正值其父馬廷培任四川仁壽縣知縣。馬廷培雖為官,卻是一個忠孝兩全之人。據載他為官時,其母仙逝,因未被獲准回紹興原籍奔喪,遂有退出官場之意。一八八八年,馬廷培攜妻帶子返回浙江,馬一浮時年五歲。馬一浮自幼聰穎過人。十歲時所做五言律詩即有驚人之句。十一歲那年,馬家請了一位頗有聲望的舉人鄭墨田來家裏教他讀書。可未過多久,鄭墨田即請辭。馬廷培以為兒子不聽教誨,或何處得罪鄭氏。但一瞭解,方知馬一浮才智過人,鄭墨田自愧不能勝任,為了不耽誤這「神童」的前程,才提出辭教。
「知行合一」與「佛教仁學」——對星雲 大師〈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的體認
毋庸置疑,星雲大師為當代人間佛教運動最重要的推動者。然大師不僅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實踐家,同時也是一位著述宏富的佛教思想家,其多達三百六十五冊的《星雲大師全集》充分說明了此點。故若離開星雲大師的文字著述,則我們委實很難了解其人間佛教運動的開展。當然,星雲大師不是一單純的佛教思想家,其之文字著述總是應時而作,具有一針對性、引導性,故總是配合著「實踐」。此一「實踐」,包括兩個方面:外在而言,即是人間佛教運動這一大的「社會實踐」;內在講,則是星雲大師自身的「生命實踐」。可以說,星雲大師的一生即是自身的「生命實踐」逐漸自覺地與外在的人間佛教運動這一「社會實踐」融合一致的過程。
效法星雲大師 當義工行菩薩道(外一章)
失憶(外一章)
心中要有什麼?(一)
心中要有什麼?(一) What to Keep in Mind (1)
《人間萬事》英文版第一冊面世 映照人生萬象的智慧之書
。因此,大師希望藉此書,帶領大眾在繁華與紛擾之間,見到生命的本質。 此次英文版的推出,讓英語讀者得以親近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第一冊收錄五十九篇短文,展現智慧與慈悲的生活之道。英文版有四大特色: 一、忠於原文,結構清晰:每篇文章均保留原文的標題與段落架構,並以清晰的例子與故事闡明主題,最後以總結段落收束,幫助讀者掌握要義。英譯兼顧文化語境,讓東西方讀者皆能共鳴。 二、生活佛法的指南:本書旨在提供一份日常修行的指引,幫助現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培養真誠、慈悲、精進與道德觀念。它既是生活的鏡子,也是智慧的羅盤,提醒人們在家庭、職場與社會中善用佛法。 三、集體創作的成果:英文版由佛光山歐洲翻譯團隊集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