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關鍵字中國,共907筆結果:
試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考的「體系性」 ──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為中心
台灣佛光山的星雲大師,在太虛大師的基礎上,對於如何建立當代人間佛教思想提出了持續而全面的思考,為人間佛教的歷史傳統、價值定位、文化成就、社會功能等提出了相當具有「體系性」的理論成果。 如何讓人間佛教真正成為當代中國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主流,如何真正引領佛教走進人心、邁向世界,仍然須解決或解答一些頗為重要的思想理論問題。這正是星雲大師在其晚年孜孜關注人間佛教研究的根本情懷。
/periodicals/c0776d77-333c-11ed-aaec-c9de5a43d6bf/
臨濟義玄與星雲大師之中國禪宗理念在其當代社會的應用
臨濟義玄(?-866)與佛光山星雲大師(1927-)的年代雖然相隔逾千年,但他們在社會裡,同樣創新地應用禪宗教義幫助發掘人的良善本性,並為當前的生存境況創造超越的價值。二位宗教領袖不僅在迫害中倖存,也將自己的信仰推向了更高的境界。本文研究二位大師將禪宗教義落實在他們所處時代的困境和因緣條件的歷程,尤其著重在回顧義玄、星雲大師如何運用前輩的教誨,改善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並以大家聽得懂的語言,融合現實生活與信仰。
/periodicals/63454f40-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論星雲大師《釋迦牟尼佛傳》中的佛陀形象
近代中國,在西學東進、民族危亡、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傳統佛教積弊沉重,陷入困境,如何實現佛教的現代轉型與發展,太虛大師提出「人生佛教」的理念,對接現代生活,付諸改革。當代星雲大師繼承太虛大師的精神,力倡人間佛教,長於文化弘法,蔚為大觀。《釋迦牟尼佛傳》是星雲大師文學弘法的代表作,價值豐富,影響廣遠。中國大陸學界主要有吳光正、王一帆予以評論,筆者在前賢考論的基礎上,重點考察佛陀形象的真實性、藝術性與多維價值,以資海峽兩岸共同在民族復興的新時代借鑑佛教文化,以佛教文藝創作豐富大眾的精神生活。
/periodicals/6562d836-072e-11ed-ba2d-c9de5a43d6bf/
中國佛教的開展及善導的淨土教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193/
中國明末的唯識學者及其思想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207/
讀星雲大師〈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有感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318/
人間佛教與中國佛教的現代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對中國佛教現代化的 引領示範作用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328/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與中國夢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331/
論星雲大師對中國佛教的卓越貢獻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345/
從佛教中國化過程看「人間佛教」的歷史定位
/publications/journals/item_123456789_3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