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人間佛教」與世界和平
佛教是一個和平的宗教,自誕生至今約二千五百年來,沒有發動、參與過任何一場戰爭,是人類和平一貫的宣導者和實踐者。佛教唯一的武器,是智慧之劍,它的敵人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自己內心的貪瞋癡。而提倡「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更是當今促進世界和平的偉大榜樣。「人間佛教」的主旨,是改善人心、關注當今社會、促進世界和平;其途徑,是通過佛陀教誨的實踐,認識人的本性,約束人的不良欲望、暴力與侵略性。佛教認為:只有通過自我修行,遵守戒律,提升智慧,「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才能不斷完善個體生命的品質,而只有每個人都願意並實踐自我約束並理解他人,才能達到人與人的友愛、達到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宗教、不同政治群體的理解、包容、和諧。而星雲大師本人更以其多年的修行實踐,成為華人世界共仰的道德楷模。
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業
喜聞《星雲大師全集》簡體中文版在大陸出版發行,這真是大陸讀者的福氣,有幸能夠閱讀大師一生弘法的精華。我相信,大師對佛教深奧義理精闢、活潑而簡明的闡述,會使成千上萬的讀者受益。本文就《大師全集》第三冊中的〈阿含經與人間佛教〉寫一篇個人的讀後感。
「世界神明聯誼會」體現宗教的生命終極關懷
2016年12月25日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主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承辦的「2016世界神明聯誼會」,共有宮廟教堂685間3、神祇2,188尊與會,締造「最多宮廟教堂參與」、「最多宗教的佛像神尊聚集」兩項世界紀錄,逾十萬名信眾共同參與盛會。郭書宏〈看人間神明聯誼致融和世界和平契機〉一文亦指出,此活動具有「一、同中存異,神佛同在。二、釋儒道合,中華道統。三、放下本位,和諧尊重。四、有情有義,人神相挺。五、無我利眾,同體共生。六、創舉突破,世界瑰寶」等六點特色,「世界神明聯誼會」實開啟大眾認識台灣宗教信仰所蘊藏的豐富寶礦。
人間佛教的出世觀——以《阿含經》為主
印順法師在其所著的《佛在人間》一書中,闡明了他的人間佛教思想。他說:「從佛出人間的意境中,一重人間,一重佛道。這我們稱為人間佛教的,不是神教者的人間行,也不是佛法中的人乘行,是以人間正行而直達菩薩道,行菩薩而不礙人間正行的佛教。」(印順:《佛在人間》,頁73)而印順法師的依據就是出自《增一阿含經》的「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大正藏》第2冊,頁694a)依我個人的理解,印順法師所講的人間佛教就是《阿含經》中所反映出來的佛教。
我的壽命在哪裡?─祈願垂慈長住世,法輪常轉壽無疆
佛教題材郵票的歷史事件─以被列入世遺並曾發行郵票的佛教遺跡為主
本文旨在引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並有發行郵票的佛教遺跡為例,探討郵票作為圖像記憶媒介的角色和影響。隨著郵政系統的發展和全球郵票的廣泛使用,郵票不僅僅是一種郵寄工具,更成為記錄社會、政治、文化和藝術事件的視窗。本研究旨在通過文獻綜述和實證研究,探討郵票作為圖像記憶媒介的特徵、功能和意義。本文考察了佛教題材的郵票中的歷史事件,以及它與政治、文化和社會的關係。通過對佛郵圖像進行分析和解讀,我們發現郵票圖像中所呈現的歷史事件、人物紀念或項目的展現,反映出特定時代的歴史和文化特徵,從中激發個人和集體的記憶,深深地嵌入了社會的集體記憶之中。本研究為理解圖像記憶、郵票歴史和文化傳播提供新的視角和啟示,並為相關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基礎和參考。
蕭碧霞師姑訪談錄:跨世紀的追隨—我生命裡的良師(節錄)
化世與益人
回顧過去十五年來,所有佛光會員分布在世界各地化世益人,大家不辭辛苦的弘法傳教、成立分會、舉辦各類活動,乃至護持佛光道場所推動的各項弘法事業等,不但在生活中參與奉獻,增加很多宗教體驗,同時也為自己與社會寫下無數的歷史,尤其見證了佛光會的成長以及「佛教全球化」發展的成就,因此今天在這裡首先要對大家表示由衷的讚歎,同時藉由這次的因緣,提出「化世與益人」,作為今年大會的主題,也是表示對各位佛光會員的一分期許與希望。 談到「化世」與「益人」,我想到自己這一生,從十二歲出家以來,心中始終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為了佛教」。
源起佛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入世修行品質
釋迦的佛教是宗教和哲學的混合體,因為教義複雜繁瑣,造成傳承者對其產生了分歧性解讀。有些分歧使得釋迦去世後誕生的一些教派偏離了釋迦的本義,他們遠離社會生活,只傾心於出世的修行環境,執於自利自證的自我修行。釋迦用自己成佛而入世、開示眾生、幫助眾生得智慧成佛果的事蹟,表明了釋迦慈悲為本、入世修行的情懷。這種情懷和釋迦佛教的教義是統一的,緣起論、四聖諦論中釋迦示人以苦成之理和滅苦之道,提示人們既注重自我修行,也注重入世修行。星雲大師通過對佛教史的思考與釐定,直接佛陀思想,直指佛陀本懷,積極倡導人間佛教,發揚釋迦以救助眾生為最高追求的慈悲利他精神,把佛陀入世修行的思想外化到人間生活的各個環節和角落。
我觀世界,如菴摩羅果
我觀世界,如菴摩羅果  I see that the world is like an amalaka fru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