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不捨一個眾生,慈悲的身教
略論南詔的十一面觀音信仰
觀音信仰文化深植於中國文化的土壤,洱海區域歷史悠久的觀音信仰傳統與中原的觀音信仰有密切關係。《南詔歷代國王禮佛圖》是張勝溫所畫《梵像卷》中唯一一幅繪有南詔諸王禮佛場景的畫像,它反映了南詔王室自羅晟開始崇奉十一面觀音的歷史。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以國家守護神的形象受到普遍崇奉的十一面觀音信仰傳入南詔。南詔在原有的觀音信仰的基礎上,借著天寶戰爭的契機,將具備「護國神」地位的十一面觀音作為南詔整合地方部落的神靈加以供奉,由此也決定了兼具般若智慧和大悲精神的觀世音在洱海區域信仰結構中的地位和影響。
來生也是一樣
逼視死亡與渴求生命─談橫光利一 〈春天乘著馬車來〉與〈花園的思考〉
仁醫俠客 傳奇一生
一師一道─我生命裡的良師
以眾生為念一星雲大師的博物館志業
展望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學的未來 ──讀《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有感
闞正宗教授以「青年星雲」為主題,書寫《宜蘭弘法十年記──青年星雲的人間佛教之路》,深入爬梳星雲大師在1953-1963年(26歲到36歲)於蘭陽的青年弘法歷程,書中不僅呈現出星雲大師在創辦佛光山前之重要心路歷程與生命實踐,更重要的是宛如畫龍點睛般,點出了此關鍵10年對奠定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藍圖整體開展的重要性;換句話說,要理解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學,實不可忽略青年星雲階段。甚至可以說,青年星雲階段,確立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的根源,要了解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學的建構,就要了解青年星雲。
歡喜、希望和信心——讀《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一點清思
佛教在今天的中國發展迅猛,佛教文化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有體現,不再是「封建迷信」的標籤。但是,佛教還是面臨很多困境,僅以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說明。
從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論其傳道特色與影響
星雲大師一生致力弘揚人間佛教,為使佛法更加的生活化、普及化,而主張「以 文化弘揚佛法」及「佛教藝文化」等理念,自 2005 年起,大師「覺有情」時期的書法在馬來西亞國家畫廊展出後,引起很大的轟動與迴響。而在 2009 年大師因眼疾開創出的「一筆字」書法,於同年 10 月開始的「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世界巡迴展」應邀到世界各地巡迴展出,直至 2017 年,觀賞人次已累積逾七百萬,地點已遍布全球 五大洲。大師書寫的書法作品,無論在內容與風格皆與過去書僧不同,其一筆字書 法更是自成一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