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一時與長久
一時與長久 Momentary vs Everlasting
立足於心的「一筆字」
星雲大師的「一筆字」自從展出以來,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顧名思義,「一筆字」的獨特之處在於「一筆」,這是因為大師雙目近盲,看不清字的空間布局,只好將字一筆寫就。書法是視覺的藝術,既然眼睛看不清怎麼能把字寫好呢?大師對此的回答是:用「心力」。那麼,星雲大師所說的「心力」的具體內涵是什麼?大師又是如何用「心力」取代「眼力」寫出一筆字的?目前關於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相關研究都未能全面系統地說明星雲大師的「心」與宗教情懷、筆墨美學、詞句意義之間的具體連繫與相互關係,而這正是本文努力說明的目標。本文將立足於「心」這個核心概念,著眼於一筆字的創作過程與觀看過程兩個角度進行研究。
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宜興佛光祖庭大覺寺 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論壇議題: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 人間佛教與當前社會關係及應用研究 佛教歷史、思想、文化及其當代價值 佛教與中華文化未來發展及關係 年齡40歲以下的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年輕教學科研人員及博士生、擁有博士學位的個人、在站博士後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 佛光大學
第一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之一的人間佛教的甚深內涵,以人間佛教的人間性與佛陀教法本懷之視域構建完整地漢傳佛教格局。 佛教研究中心特別於2016年04月起,敦請林鎮國教授主持「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大型研究計畫,本計劃拟以跨文化、跨地域的宏闊視角,透過新文獻的發現與利用,考察明清時期東亞佛教的發展,將研究焦點置於多元宗教現象和區域交通的脈絡中,開發新的議題與解讀策略,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希望將既有的十六到十八世紀東亞佛教研究向前推進一步。 佛教研究中心於今年6月舉辦第一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世界範圍內學者專家交流研究並且特別開設青年學者論壇,為青年學者提供交流切磋之機會。故邀集歐美、日本及大.....
芻議星雲大師「一筆字」之拙樸 —回歸本真的藝術表達
人間佛教與當代社會第一堂課 星雲大師是現代人間佛教璀璨的燈塔
恭讓強調,若無星雲大師的推動,人間佛教可能早已式微或回歸傳統迷信模式,現代人也將難以在佛教文明中找到真正的生命家園。星雲大師不僅確立人間佛教的弘法方向,也推動佛教與現代社會相互契合,讓佛教得以在現當代文化環境中持續生根發展。 程恭讓從全球佛教史,以及漢傳、南傳、藏傳佛教史的代表人物,說明星雲大師在現當代人間佛教的重要地位。人間佛教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從太虛大師、印順法師,到星雲大師的推動,如今在海峽兩岸乃至全球漢語學界、全球國際佛教學界,都開展了人間佛教的理論研究及廣義的人間佛教問題的研究。而邁入第三階段的「後星雲時代」,星雲大師早已培養僧信二眾具有「自依」的精神,因此人間佛教將以經過試驗和磨煉.....
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 兩岸學者精闢演繹
圖說:「兩岸文化交流─第一屆博士人間佛教論壇」11月28至30日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舉辦,匯集兩岸三地70位教授與博士,發表60篇人間佛教及傳統佛學研究論文。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人間社記者 妙普、童靜瑩、應嬌 大陸宜興報導 圖說:杜保瑞發表「佛學與中國哲學和佛教真理觀研究」,讓他在廣學中國儒釋道哲理後,開始傾心並學習星雲大師心法。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圖說:陳劍鍠談「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認為人間佛教與人間.....










